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Dān zhōu民俗风情

  • 儋州王五
楼主回复
  • 阅读:4614
  • 回复:8
  • 发表于:2013/8/18 16:12:10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儋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第一节 ·生活习惯
  一、衣着
  解放前,“衣服之制,山居之乡,多尚朴素;海滨之乡,多习奢华”、“惟妇女则无论城市乡村,常时纯以青布为服,自织自染,颜彩亦颇可观”(民国《儋县志·习俗》);村姑多用胶水、蓝靛浆糊衣服,衫襟偏右斜开、穿裤忌裙;男士则多穿唐装。绸纱丝织,则为海滨居民之常服。黎族姑娘穿裙,苗族姑娘缁衣裹足。解放后,除苗民衣着变化不大外,汉民衣着多赶时髦。在农村、墟镇,除老妇穿着斜襟衣以外,青年妇女穿的已趋城市化,唯干冲、白马井等海滨姑娘尚爱穿杂色衣(上衣补缀几色,朴素而醒目),戴尖顶竹笠。城镇姑娘着牛仔裤、穿裙子、戴项练戒指、手表革履,已为时尚;老年男士穿中山装,青少年爱穿学生装、西装、法装(园领、前襟双钮),布料品种多。50~70年代,农村流行黑色、绿色、白色;干部职工、学生流行灰色、蓝色和白色。80年代衣着颜色丰富多彩,有的男子也穿上花衣裳。80年代,中低档服装价格不贵,干部职工、学生多购买成衣、裁布制衣极少,穿补钉衣服的人也极少。100~200元一套衣服、100多元一双皮鞋多有人穿;一人几套衣服,冬夏有别,已属平常人家。各个年龄层次的穿着都日趋城市化。
  二、饮食
  在旧社会,农村开镰割稻或逢年过节可以吃上白米饭,平时吃稀饭拌番薯等杂粮,极少吃肉,
  上常见的是烂咸鱼、萝卜干和杂菜。贫苦人家常用盐煮野菜,北岸地区要靠番薯干度日。
  解放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饮食结构也有所变化。解放初,早晚皆有饭(或粥)咸鱼(或鲜鱼)和一盘菜,逢年过节吃鸡吃肉,60~70年代,除粮食紧张时间外,吃肉量有所增加,但有些地区食物还简单。80年代以后,市场繁荣,肉类丰富,多数家庭两饭一粥多有鱼肉。经济收入过得去的人家,更为讲究,不仅吃饱而且吃好,注重营养。早点从简单至多样。70年代前多数人家煮早餐,80年代后多数人家买早餐。条件好的还到饭店吃早点,喝中茶。请客吃饭,鸡鸭上桌已属平常。
  三、民居
  解放前,沿海渔民和少数民族群众,多住茅房,即使有瓦房也只是简便的土木结构,泥墙竹篱,家私有板凳、竹椅,或者一桌一几;疍户人家就不居黄土,木艇为家。有钱人家多住四合院,宽敞堂皇;八仙桌、太师椅,摆设排场。本县传统民居为正屋一间,一厅二房。正屋前左右为厨房和厢房。正屋较高,用料颇讲究。解放后,渔乡、山村逐渐盖起新瓦房。80年代后,盖楼房之人家日益增多。县城盖新楼,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鳞次栉比。一般人家厅上也有些家私摆设,有钱人家更为讲究,红木家私或沙发,摆设讲究。
  四、出行
  访亲戚,办喜事,出远门,一般不选“三、六、九”日子。民间流行口头禅:“出路勿逢三六九,大吉大利日长久。”解放后,大部分群众已“违禁”。但有些地方,农村妇女带小出路(或看病),手上拿着一把剪刀,以示驱邪。80年代后期,自行车、摩托车、货车、客车较多,除较偏僻的农村以拖拉机运客外,多数村民已乘客车外出。
  第二节· 婚丧庆喜
  一、婚礼
  解放前,男婚女嫁都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定,男女多无婚姻自主权。解放后,青年男女虽自由恋爱,但大多数也得父母同意才结婚。一般的程序是男女双方有情有意,或恋爱基本成熟,就托人到女方家庭提亲出命,后择日结婚。
  (一)提亲出命
  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提亲,一般要带些礼物,如饼干、糖果之类。胸有成竹的提亲,男方带去的礼物更多,如猪肉,彩礼等。女方家一收下礼物,就表示答应。接着女方家长将其女儿的年庚(出生年月日时辰)写在一张红纸上,交给媒人带回男方家,这叫“出命”。此后,两家就算订亲了。解放前,男方把女方的“命庚”取回后,要请老先生算命,双方命合,才能缔结婚姻。若遇上五行相克,男方就“退命”,不能合婚。
  70年代前,北部地区流行“订早婚”,双方父母为了早认亲家,互相照顾,孩子在几岁时就订婚。如此婚姻,美满者极少。孩子长大后,常常抗婚、逃婚。亲家变冤家的事常有发生。
  (二)择日迎亲
  到了结婚年龄,男方家长把双方的年庚八字送给算命先生占卜,择日结婚,也叫“看日子”。日子选定后,男方还要带上礼品到女家报日子。择日结婚是人生大喜事,人逢喜事图吉利,除婚日外,安床、备物、出门、入屋都要选好时辰。解放前,择日后,男女双方要下彩礼、过礼、送嫁妆等。这些仪式完成后才举行婚礼。
  男方按选定的时辰到女方家接新娘,叫迎亲。迎接新娘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解放前女子结婚坐花轿到男家;50年代多为步行,60~70年代,有的组织自行车队迎亲;北部地区多用手扶拖拉机;80年代后,城镇普遍用面包车,农村也要用大卡车迎亲。在路上要放鞭炮。
  结婚当天,新郎新娘的胸前都佩戴“新郎”、“新娘”的红花彩带。新娘出门时,一般不得踩地,要由嫂嫂或婶婶背出家门,新娘到新郎家后,要随新郎一起拜堂。当日,男方摆设酒席庆贺,而女方提前一天摆酒席。赴宴的亲朋好友,一律交红封。近年来,结婚收红封已成农村的一大负担,但习俗已成,难以破除。
  解放前,男婚女嫁有个顺序,先老大,后老二,再老三。解放后,不一定按此顺序,一般谁先找到对象谁就先结婚。50年代前,姑娘有“哭嫁”的习俗,今已废。
  二、丧俗
  死人了,农村要放鞭炮三枚报丧,左邻右舍都会来帮忙处理后事。长辈过世丧礼比较讲究,年轻人可随便,小孩天折不举行丧礼。丧礼分戴孝、入殓、出殡、祭墓、做斋等仪式。本县实行土葬。
  (一)戴孝
  为表示对死者的哀悼与孝敬,死者的子孙、媳妇、兄弟、姐妹等亲戚都披麻戴孝。孝布或黑或黄或白或粗麻布等,孝期一般为3天至7天。当年过春节不贴对联,不做年糕,不拜年,过端阳节不包粽子,等等。
  (二)入殓
  死者断气时用黄纸或白布盖脸,患严重疾病的(如肝癌、肺痨)要煎好蛋卷盖在死者的鼻和嘴上,用被单草席盖身体。断气前请人为其抹身,穿寿衣寿鞋;入殓后,用皮纸将棺材封好,停放在堂屋中间——若死者为续弦(非原配)就要放偏一些;点上脚灯。死者在家停放3~7天后便出殡。
  (三)出殡
  也叫送葬、安葬。出殡前要对死者祭奠,亲人痛哭。70年代后,有些在家庭开追悼会。出殡时亲族都要跟随灵柩到坟地;抬棺材要一气抬到坟地,中途不能停下休息(但坟地远的,送葬到郊外便用汽车运)。墓地先请风水先生看好,挖好墓井。按时辰下葬。解放前,出殡一般都请吹鼓手,吹哨呐、打锣,一路放鞭炮,撒纸钱(黎苗族则以放粉***来鸣声引路)。解放后,至70年代,丧事从简,80年代后丧事大办的旧习恢复。办理一死人后事,往往花上几千元至万元。
  埋葬时,先由孝子跪在墓井前,挖三铲泥土下坑,然后再由别人填土埋葬。有的当天填土只平地面,三天后才由亲人修成坟墓。
  (四)祭墓
  第三天早晨,死者家属在新坟前燃香点烛,烧纸钱。然后用土把新坟垒高,筑成坟墓状。尔后每年清明都要去扫墓,带上酒肉、糕点、饭团等祭品去拜墓。
  (五)做斋
  解放前,人死后要设灵堂、立灵牌,以超度死者亡灵,叫做斋。一般做斋选在死者死后第7天,或第21天、35天,一般双七不做。年长的男性要三七大做,而女性则五七大做,俗称男三女五。做“一七”时,煮米糊持死者之灵入灵堂,烧“纸钱”给死者在阴间“使用”;做“五七”时,将扎好的纸屋、纸箱、纸衣服以及各种纸糊的生活用具烧成灰烬,送给死者。有的一年再祭灵一次,三年后超度死者。俗说经过做斋,死者得到超度才能与祖先合并香炉。此俗封建迷信色彩浓重,解放至70年代已废,80年代后有些地区悄然兴起做斋旧习。
  三、寿庆
  一般61岁开始做寿。据传年轻人做寿会折寿,因此在此年龄前一般不作寿。但那大地区、客家村也有51岁开始作寿习俗。年岁越高,寿庆越隆重。古语“人生七十古来稀”,71、81、91岁,一次比一次隆重。城镇居民,一般逢一大办,农村就少办此寿庆。大办请客四五十桌,菜肴丰盛,“长寿面”却少不了。
  四、添丁
  解放前,农村产妇由产婆接生。解放后,一般到医院、卫生院分娩。孕妇一般不能在娘家生孩子。落后的乡村,产妇至今仍由产婆接生。临产时,家人即把屋里的门窗、箱柜、盘盆全部打开,意在“宫口”大开,孩子平安出世。孩子出世后,亲戚要送去猪肉、糯米、鸡蛋等食品。有的满十二日(也称“腊日”)宰鸡拜祭“花公婆(神)”,满月摆“满月酒”,生男比生女隆重,亲朋送去婴儿的衣裤、鞋袜、帽子、摇篮、小棉被等用品。满周岁也摆“对岁酒”。有些地区,对岁那天,外家挑礼品来庆贺,祭祖时常把各种象征吉祥幸福的物品,如算盘、纸笔、钱币、食品等放在地上,让小孩自行爬去抓摸挑选,以试其志向。如果小孩第一次拿到手的东西是纸笔,则认为这孩子将来会读书,是文人;拿到算盘则认为会打算、有计谋,是作商人的料;拿到钱币,则认为将来会花钱,或会赚钱等等,借此以推断孩子的前程。然而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只能作为贺喜的一种游戏,让大人高兴而已。
  五、造屋
  造屋是私人之大业绩。家境贫寒的人,终其一生也不能建造一幢象样的房屋。故建造一幢象样的房子,从开工、升梁至竣工后入屋(进住)都要选择吉日良辰。有些地方在升梁日或乔迁新居日(俗称“入神”),要设宴庆贺,收亲朋红封礼物。
  
  • 儋州王五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18 16:14:08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节日习俗
  一、春节
  春节民俗,与全国各地大同小异。除夕,杀猪宰鸭,悬灯结彩,大扫除,贴春联,做年糕,家人团圆,称“过年”。在山村,家门常插上“桃符”(刺叶),以示驱邪。若有男儿定婚的,要给女方送礼。初一零时大放鞭炮。说是“开门”(接禧)。凌晨后见面,互叫“恭禧”,壮年人要给儿童“压岁钱”;初一,不杀生;解放前,有些地方初一吃素不吃荤,不外出(此俗已废);墟镇有舞龙活动。初二,出嫁之女儿回娘家贺年。农村“拜年”活动,一般要到初五之后(各村有固定的日期),此日十分热闹。有的个别地方,旧历十八,称“封年”日(春节活动结束)。
  二、元宵
  元宵节,即正月十五日,也称灯节、上元节,儋人称“小年”,家家煮汤丸(即以糯米粉搓成一个个小团子,拌糖煮成“元宵汤”、俗称“糖水糕”)。晚上小孩子喜欢“采青”(或叫“偷青”、“摘青”,以示惜春、平安、向荣)。解放前,墟镇居民门前挂花灯。中和镇之元宵节有舞龙、舞狮、“迎神”习俗,60~70年代废除,80年代恢复,但不是每年都举办庆祝活动。白马井镇也有舞龙、装台角、对歌、调声等习俗,热闹之极,而时间是正月十六日。
  三、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是个民间传统文化节日。此天,海头新市最热闹。传说:明代洪武年间,海丰提督“钟大元帅”奉皇命南征,因穷追海盗,忽遇强风而殉难。不几天,即农历二月初二,钟大元帅(说是“九天圣帝”) 在海头镇官衙山(又叫“白沙肚”沙丘)显灵——大元帅之一只皮靴变成坟墓。此后老百姓便把奉祀土地神变为奉祀钟太祖,并建起了“太祖庙”,将“二月二”定为太祖之诞辰。从此海头地区人丁旺盛,生意兴隆。解放前,这天拜神祭祖、抽签占卜。解放后变成了民间文娱活动节日。每年此天,周围数十里的群众(含白沙、昌江两县民众)都到海头镇观看舞龙、舞狮、装台角、对歌、调声等活动。晚上放花炮。
  四、端阳节
  端阳,是本县仅次于春节的一个热闹的民间传统节日。民国《儋县志》记载:“儋习礼义之教,有华夏之风”、“五月端午日,饷角黍,诸粽相馈,男妇系香袋。儿女彩索缠臂,涂雄黄,饮昌蒲酒,柳艾悬门。”解放后系香袋、缀彩臂、青艾悬门等习俗渐废,但包粽相馈之习不变。有的地区以粽子作为孩子定婚之礼品,少则七八个,多则四五十个。附近江河村庄的男人,一清早就爱到河中洗澡。传说此日一早“金甲乌”(传称“蛇神”) 到河里洗澡,它游过的河水,可以剔除百疠;北部地区的青年则到沙滩作摔跤比赛;是日,家长用蒲艾煮水给小孩洗澡,以保平安。沿海地区的群众开展赛龙舟活动,规模较大的有海头、新英、马井、干冲、光村等,而以海头镇最有特色。是日午后,海头江两岸张灯结彩,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江面上龙舟竞渡,鞭炮齐鸣,号角震天;沙滩上红男绿女对山歌、调声等,非常动听。1985年后,除了赛龙舟等活动外,还增加了水上“台角”、游龙等节目。
  五、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中元节。老百姓于此天(或者十四日)祭祖、烧纸衣,晚上在门前、路边焚化纸衣纸钱,说是施舍饿鬼、驱邪恶;有的群众放“天灯”(纸制),送瘟神。
  六、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吃饼团圆,与别地无异。北部地区青年男女,月夜以饼相赠,并在河滩、海边、村郊对歌、调声,谈情说爱。中和镇北门江畔人数最多,几千乃至万人集中对歌,场面热闹,富有儋州风情。在儋州,中秋节也称“民歌节”。
  第四节·民谚童谣
  一、民谚
  (一)气象谚语
  1、惊蛰牛脚直(冷)。
  2、四月十二湿鸭毛,稻杆一定水里捞。
  3、六月十二,水浸土地。
  4、六月立秋,犁耙紧收;七月立秋,有田就种多几亩。
  5、八月火烧天,二月水浸田。
  6、八月初二天下雨,冬天旱一季。
  7、九月初九天下雨,冬季下不止。
  8、九月怕冷雷,五月怕烂秧。
  9、谷雨无雨,退田还主。
  10、夏至弹雷,不旱六月旱八月。
  11、立秋有雨秋秋有。
  12、雷打秋,田有而种多三五丘。
  13、东风吹过西,糯米煮肥鸡。
  14、月晕多风,日晕多雨。
  15、朝红(霞)水,晚红南(风)。
  16、朝起红虹夜下雨,晚起红虹晒禾枯。
  17、东虹云,西虹雨,南虹鹁鸪咕,北虹旱石浮。
  18、先雷后雨时间短,先雨后雷时间长。
  19、春寒雨起,冬寒雨止。
  20、插田过谷雨,有谷没有米。
  21、插田过秋,有种无收。
  22、人怕肚子空,禾怕寒露风。
  23、寒露有风,霜降有雨;寒露无风,霜降无雨。
  24、霜降降禾标,寒露露禾苗。
  25、大寒牛浴水,旱到四月才透水。
  (二)农事谚语
  1、一粒良种,千粒好粮。
  2、一滴水,一粒粮,蓄水如贮粮。
  3、水育苗根大,肥足大禾苗。
  4、六月十二,老种不下地。
  5、龙生龙,凤生凤,好稻靠良种。
  6、好籽出自好粮,好禾出自好秧:
  7、生意用本,种田用粪。
  8、田土耕得深,瘦地变黄金。
  9、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
  10、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1、地是活价宝,贵在肥力高。
  12、做客及船,作吃及春。
  13、积肥如积粮,肥足粮满仓。
  14、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
  15、塘有水,仓有粮。
  16、泥田常浸水,砂田分干湿。
  17、黄泥晒龟裂,乌泥晒干面,砂田不晒一样青。
  18、犁田过冬,强过粪攻。
  19、犁多一次田,如加一次肥。
  20、饮酒不饮醉,耙田耙碎碎。
  21、铁杆磨成针,瘦地出黄金。
  22、翻耕水肥足,瘦地出稻香。
  23、迟田不耕,懒子不生。
  24、迟禾没有谷,迟鸭没有肉。
  25、早禾正二赶适时,晚禾赶早不可迟。
  (三)生活谚语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2、十人赌九人输,十次赌九次输。
  3、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
  4、人服道理马服鞭。
  5、人情紧过债,破锅挑去卖。
  6、人有面,虎有皮(意在注意声誉)。
  7、人生没有千年老,花开没有百日红。
  8、人不受千言,木不受百啄。
  9、儿小怕儿哭,儿大怕儿骂。
  10、人怕笑,字怕吊。
  11、口利如刀,身烂如糟。
  12、大胆不如人小心,小心人行万年船。
  13、水干才见底,过后见人心。
  14、白狗偷吃,黑狗担当。
  15、眼不藏砂,脚不藏刺。
  16、刀利不能自削柄。
  17、生儿愚过我,爹贤有什么;生儿智过我,留钱做什么。
  18、自古施恩不望报。
  19、交人容易交心难。
  20、买肉拣肥,吃肉拣瘦。
  21、衣装人美,食养人肥。
  22、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23、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24、有心磨铁铁成针。
  25、人老心不老,人穷志不穷。
  26、百闻不如一见。
  27、没有田埂难塞水。
  28、好筷成对,好事成双。
  29、诈疯挟鸡肉。
  30、相打无好拳,相骂无好言。
  31、鸡听簸箕响,蚂蝗听水响。
  32、肥从口入,祸从口出。
  33、狗不嫌主穷,儿不嫌母丑。
  34、拉锯两边都出粉。
  35、屁股挟屎嫌人臭,乌鸦不知自已黑。
  36、是狗定吃屎,是羊定吃叶。
  37、官口大,民口小,官字二个口。
  38、树大树分丫,儿大儿分家。
  39、贼从屋底反,篱从脚底烂。
  40、家有千金吃也了,千年手艺吃不穷。
  41、家贼难治,家鬼难除。
  42、家无一两铁,想打半斤刀。
  43、家有贤妻,夫没横祸。
  44、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45、恶狗咬人不露齿。
  46、做人不听老人言,着你衣裳似纸钱。
  47、事到人忙,人忙事忘。
  48、养兵千日,用在一旦。
  49、爸养儿牙长,儿养爸牙短。
  50、早出三时顶一工,早起三朝顶一冬。
  二、儿歌童谣
  (一)军话童谣(两首)
  江水流来沙盖沙,拨开水面种芝麻;
  哥种芝麻妹种豆,芝麻结籽豆开花。
  月亮光光好做工,大姐臼馍等舅公;
  舅公问看什么馍,盐糖包肚肚包葱。
  (二)儋州话童谣(三首)
  摇摇噜,摇到姥屋种荔枝。
  荔枝生肉(打果)人得吃,
  龙眼开花到几时?
  哥小小,侬小小,哥担猪仔侬担鸡;
  哥担猪仔人村卖,等侬担鸡半路啼。
  摇摇橹,拖网罟,得头红鱼三尺五;
  爸吃头,妈吃尾,存下中间给小姑;
  小姑归见猫偷吃,握棍叉猫入火炉。
  
  • 儋州王五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18 16:15:15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五节·异闻传说
  一、异闻
  奇异之“缩症”1863年(清同治二年),儋州偶有一种奇异之病状:患者耳、鼻、四肢、男下体、女两乳之某一部位忽然抽动缩短,不省人事,急得大家鸣锣击鼓,并为之按拉。唯以姜汤灌服,立愈。俗称“缩症”,奇也。
  “青龙”过天?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7月16日未时,大风骤起,云势如奔。顷刻,一缕黑云在上空蠕动,或屈或伸,或上或下,自北而南声若惊涛,嘘出两道白烟,卷石折木,房屋崩坍。时说“青龙”过天,实为风云忽起、电击雷鸣所致。
  天际红光? 1899年(清光绪廿五年)2月28日夜,突然天际红光万丈,时经一点半钟方熄。如此折光异象,无不惊讶。
  奇猎黑猩? 1925年(民国14年)3月间,县西乐贺村(今属富克镇)近野有一庞大之兽,全身毛褐色,村人见之骇甚。于是数十人各执镖***近之,其吼然一声,众皆惊避。俄顷,开***击之,其如不闻,由卧而起,嘶声如笑,而猛向人丛冲来。一勇者持镖直刺,力不敌兽,手部受伤,余者救援并开***击之。兽中数弹而死。众人上前察视之,兽面部、胸部、生殖器与人相类,唯嘴似猪,手足甲钩利如鹦嘴,胸下有一道白毛,颈也有一圈白毛如巾,余为黑色,实为猩猩也。然而儋地未有此物,确属奇事。
  (以上异闻,选自民国《儋县志·杂志》)
  
  • 发表于:2013/8/18 16:52:42
  • 来自:海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很好很强大!!
大力支持.
  
  • 能吃才是王道呐!
  • 发表于:2013/8/18 17:01:50
  • 来自:海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虽然说的我不太明白,但还是得支持王五
  • 儋州王五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18 22:20:32
  • 来自:海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有道理!
  • 康庄大道
  • 发表于:2013/8/22 21:03:07
  • 来自:海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帖!支持!
摄影是最简单的艺术,同时,也是最难的艺术。
  • 发表于:2013/8/22 22:16:51
  • 来自:海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其实好多风俗都不存在了~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