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李白唯一传世书法墨迹——《上阳台帖》

  • 小苏
楼主回复
头像装饰卡
  • 阅读:3721
  • 回复:0
  • 发表于:2016/5/8 11:16:02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儋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一直不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竟然还有一幅手帖真迹传世。李白自是家喻户晓了,他的诗歌可以说脍炙人口。直到今天,无论是文学界,还是普通人,对李白的诗歌成就都是高度认可的。也就是说,从人气来讲,李白是中国古代最旺的诗人。但是李白竟然还有手书传世,我就闻所未闻了。

查了《宣和书谱》,知道宋时官方对李白的手书有过收藏,目录上有就记载:草书《咏酒诗》、《岁时文》、《醉中帖》、行书《乘兴帖》、《太华峰》。但是这五件作品现在都看不到了。我们现在看到传世的这个手帖叫《上阳台帖》,并没有进入宋朝的官方收藏,属于民间流传文物。




(唐 李白 《上阳台帖》 局部 纸本


《上阳台帖》写的是一首四言诗,内容已收入李白各种诗歌集子了。这件作品是在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三月,李白和他的哥们杜甫、高适一起去王屋山爬山采风,回来后(三月十八日),李白在他下榻的王屋山南麓道教神殿阳台宫,写的帖子。我们来读一读:“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事实上,李白当初在帖上就写了这二十五个字。从文学的角度,这首四言即兴之作,也是十分高明的,仅从了了正题十六字,就可以领略到诗人壮阔瑰丽,雄浑苍劲的非凡气质。

但是今天,我们不是来谈这件作品的文学成就的。文学更是一种精神化的产物。作为一件传世的名人墨迹,我们更看重它的文物价值。

帖子为纸本,总长二十八厘米多点,横三十八厘米。李白不是以书法成名的,说他的书法如何牛逼,有些过分。但唐代文人,哪个不会写一手好字?就这件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手书作品,我们也可从其豪迈酣畅,但是又不失沉着的笔墨走势,看出李白在诗歌和书法的艺术理解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诗人的浪漫情怀,不仅体现在诗歌本身,还体现在法书上。也就是说,李白是人如其诗,诗如其书,诗、书、人三位一体的典型。

关于李白的书法成就,我本人谈不上研究。不过,我可以引用历代艺术家专业的书艺点评来说服大家——

《李白墓碑》:“翰林字思高笔逸。”

《宣和书谱》:“白尝作行书,字画尤飘逸。”

宋人黄庭坚《山谷内集》卷二十六《题李白诗草后》:“李白在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

清人周星莲《临池管见》:“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乎有仙气。”

这些评价已经很高。


但是《上阳台帖》最吸引人的,除了这是李白唯一传世的手帖外,更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它后面的各种题跋和钤印。二是它入藏故宫博物院的佳话。

先来看题跋和钤印。手卷卷首醒目的题头,是那个自以为是的清朝皇帝乾隆弄的四字楷书“青莲逸翰”。字太大了,我都不习惯,其他人的题书都没它那么大。不过,这说明此帖,乾隆看重,已经收入他的藏品目录里。正文右上角是宋徽宗赵佶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后面还有赵佶题写的一个跋:“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宋徽宗的题签和题跋是标准的瘦金体,从书法的角度看,是《上阳台帖》的亮点,你也可以理解成为这个帖子是李白和赵佶,一个大诗人,一个书法大家,两个超级艺术大师跨岁月的神妙合作之作。帖子里还有元代张晏、杜本、欧阳玄、王余庆、危素、驺鲁,清代乾隆题跋和观款。张晏跋:“谪仙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欧阳玄题诗:”唐家公子锦袍仙 ,文采风流六百年, 可见屋梁明月色, 空余翰墨化云烟。”张晏跋说的是李白此手书的书法艺术观感,欧阳玄题诗,则对阅读李白此帖后,抒发的个人感慨。



(唐 李白 《上阳台帖》 纸本)
儋州那大土地交易、一手房、二手房、商铺买卖→【看房热线】:18608992006 小苏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