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舌尖上的儋州#之椰香“薏粑”

  • 煮剑焚酒
楼主回复
  • 阅读:6895
  • 回复:1
  • 发表于:2015/12/11 17:57:55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儋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在海南居住过的人对薏粑并不陌生,但“薏粑”并非它本身的书面语,而是由海南地方方言直译而来,连海南居住的本地人也不知道它的书面语怎么写。吃薏粑,海南各地都有此习惯,不过,以海口、琼山、定安、文昌等地最为普遍。

  薏粑是用糯米粉包馅料制作的小吃,有各种馅类,芝麻类、花生类、椰丝类……但它并不注重馅料,而更为注重糯米皮是否蒸得柔软滑而不粘,这才是真正的功夫。剥掉外面的一层绿绿的叶子,轻轻的咬一口,粘粘的,滑滑的,甜甜的,软软的,一股轻轻的椰香,原来,糯米也能做出如此味道。



关于薏粑的故事
        传说,在300多年前,海南某村有个张大娘带着儿子阿春相依为命过日子。阿春身体健壮,练就了一身好武艺。阿春18岁那年就离别了母亲,在郑成功部下当海军,去打倭寇。张大娘思念儿子,每逢中秋佳节,就做了儿子在家乡时最爱吃的粑,摆在月光下,焚香祷告,对月怀思。冬去春来,不觉整整30年过去了,还不见儿子回来。那年中秋佳节,正当张大娘在月下祷告时,儿子阿春果然回来了,母子相会,悲喜交集,阿春从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手里接过了 “忆粑”,喜庆团圆,此粑因此而得名。后来,人们习惯把“忆粑”写为“薏粑”或“燕粑”。

美好的祝福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孟兰节(也叫中元节),家家户户都要做“薏粑”。民间说法:七月十五也叫鬼节,将粑放在户外给野鬼们吃,封其嘴巴,不让其兴风作浪。民间对“薏粑”的节日寓意:把以前的一些不如意和所谓的“衰气”收拾打包送走,以祈求好运、保佑家庭平安度过“鬼节”。虽然此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但它却反映了人们的良好愿望和虔诚祈福平安的心愿。此外,大凡亲朋好友家有喜事,按习俗都要做薏粑送往祝贺。 在海南的日常生活中,薏粑象征吉祥和幸福,甜蜜和芬芳,丰收和欢乐,友好与情谊。不但自家人吃,还可赠送亲戚和朋友,寄托家乡人的淳朴感情和美好的愿望。



营养价值:
        中医认为,椰肉味甘,性平,具有补益脾胃、杀虫消疳的功效椰汁味甘,性温,有生津、利水等功能。
       椰肉的含油量约为35%,油中的主要成分为癸酸、棕榈酸、油酸、月桂酸、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及多种甾醇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补充机体营养、美容、防治皮肤病的作用。


制作方法:
1.用浸水3-4个小时的糯米磨成米浆,用布袋过滤,抖出干粉(含水50%)。

2.用1/3的干粉加水煮成熟粉,倒入2/3的干粉混合搓成湿粉,再把湿粉捏成一个一个等量粉球。

3.用手将粉球压成圆片状,中间加入捣碎你所喜爱的馅料,炒花生仁、芝麻仁、椰子丝、砂糖或红糖、冬瓜条……

4.包好后装入用椰子叶编成的高1厘米、直径4-5厘米的封底套子中(有些地区单用菠萝蜜叶或芭蕉叶),而套子的大小决定着薏粑的大小。

5.将薏粑用手按平至与套子相平,放入蒸笼旺火蒸熟。香甜可口,如做成纯椰丝薏粑,就更具海南风味了。
  
  • 捭闔
  • 发表于:2015/12/27 17:47:37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吃,可惜我们这一***都很少有人会做了
活着就要实现自我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