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儋州殡葬习俗“落气”

  • 请叫我王聪明
楼主回复
  • 阅读:9761
  • 回复:0
  • 发表于:2015/7/8 15:40:43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儋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 “落气”

    在儋州,亲人弥留之际,必须回归祖居中堂安枕,然后儿女孙玄回来待其“落气”,还要在弥留之际的亲人遗嘱后话。亲人死在外头,有些地方不能抬尸回村,或者回家,只能在外面安葬。

    在新英的习俗,不论是外亡之人,还是在家守候“落气”的人,都一律安放在祖居中堂。按照佛教上的观念,亡者之家请僧尼念经超度亡灵。但是,在儋州行执超度的法师,基本上是由“司道公”主持,念斋诵道。如果是外亡亲人,安葬之后,还需要做一场斋场,请司道(道士)来搭台做斋招魂,以免外游荡的亲人成为“野鬼”。

    其实,古人对丧葬的礼节很多讲究,人死之后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请僧尼,或者是道士来超度亡灵,称为“做七”。凡七七四十九天而止。例如明汤显祖《牡丹亭.遇母》:“空和他做七做中元,怎知他成双成爱眷。” 清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四:“或问:人死,每遇七日则作佛事,谓之做七,何歟?曰:人生四十九日而魄生,亦四十九日而魄散……曰:然则做佛事亦有益歟?曰:此俗尚也,愚夫愚妇之所为也。” 后来,由于社会的变迁,人们把这种传统简化成“七日”。






  • 守孝

    在儋州的守孝“七日”过程中,从儿孙待其“落气”之后,必须在中堂设灵室,死者的头朝神台,脚向门庭。

    停尸一日,择时人殓。人殓前,为死者洗浴,换上寿衣,鞋帽。三日之后,亲人到达,盖上棺门。堂中安放死者,门前摆一张灵桌,用一条蓝布把死者和灵桌隔开,灵桌上放死者遗像,摆放香报蜡烛三四吃品。亡灵安放“七日”,才能安葬。亡灵在这七天,首日斗棺材,为死者洗浴,剃头,后然穿寿衣鞋等最后用一块布遮住,妇女们就在死者的旁边哭丧,在外工作的亲人都必须在死者的进棺之前赶回来。

    亲人都回来之后,死者才能进棺,俗称“三日”除此而外还有“四日”的哭丧,“六日”的佛事,“七日”的安葬,这天称为“出山”。其中最具人情味的是“进棺”这天,村里的人都要过来坐一坐,是一种规矩,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礼尚往来拜祭最隆重的是丧葬前一天,即“”六日。“六日”时,同堂宗族男女老幼和亲戚朋友、邻居乡亲买香烛到灵前吊唁。

    然后就是吃“打号酒”。 儋州人有一句话说“人死不来,人情了了”,意思说:如果不管在平时,那家的兄弟姐妹,三亲六戚双方有多大的仇恨,对方有人去世,就得放下仇恨,成为一家。如果对方不来,这辈子的仇恨永远都无法化解了。反映古人“死者为大”的中儒思想。

    最具戏剧性的是“七日”的安葬。到了这天,全村大小,还有各个村有点来往的朋友、亲戚都来送行,俗称“送山”。




  • 这些海上的人,海上的事

    出殡时,全家大小都披麻带孝。亲生儿子穿白孝衣,外套二麻哀服,腰束麻带,载三顶公哀帽,手持白纸糊的哀杖,“祝餮罂”由长子持男孙也穿白孝衣,戴哀帽没有顶公曾孙戴蓝哀帽,玄孙红哀帽。女孙、媳妇等人人皆着草履,腰系草带堂兄弟、婶嫂皆穿白素哀服,参加丧礼。

    长子走在前面,手持“祝餮罂”、“哀杖”等,然后外孙之亲手臂上挂一块黑布。女婿们扶棺材。外孙持竹幡,幡纸上写死者生辰八字与死亡日期,意为引魂升仙。竹幡上还挂吊纸钱,以前沿路布施,表示交过路钱、过桥钱之意。解放之后,这种习俗基本消失了。然后,还请来八音乐队,唢呐手吹奏哀乐伴送。亲属走在棺前,棺后为亲戚、朋友、乡亲随同送棺。

    埋棺时,子孙每人抓一把土放人墓穴,以为协力盖屋之意。埋葬好后,麻衣冠、草鞋、草带、哀杖、莲花等均丢在墓旁。然后,所有送行的队伍在墓旁山地就餐。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