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诗赞儋州

  • 想巴巴想麻麻
楼主回复
  • 阅读:4047
  • 回复:4
  • 发表于:2015/6/8 11:34:19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儋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诗赞儋州

作者:南陀

   我在儋州生活了二十多个春秋,几乎是整个青春期都是在儋州度过的,用一句当时时兴的话说,就是“把整个豆蔻年华奉献给了儋州”。所以,我对儋州有着深刻印象,也有着深厚的感情,“二十年一觉儋州梦”,我常常把儋州当作梦廻縈绕的故乡。近日,我偶然翻阅了我生活在儋州时写下的旧诗作,又潦拨了我深藏于脑海中的儋州印象,引发了我对儋州的思念,也唤起了我对儋州的许多回忆。                                    

   我是在一九五八年到儋州的。那时,儋州还很落后,甚至可以说还很原始,到处是躶露的山头,一片荒芜,在炎炎烈日下,好像在不断地喘气,所以,称它仍然是“蛮荒之地”,一点也不过分。但是,就從那一年开始,儋州就像怀胎十月的婴儿,臊動了,很快就临盆了。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研究院(简称两院),首先落户儋州;然后一大批一大批带“西”字头农场,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儋州:西联、西培、西庆、西华、西流…儋州成了海南岛上国营农场最多的地方。也是那个时候,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了儋州,视察了两院和西联农场后,分别写下了“儋州立业、宝島生根”和“西联农场、南国明珠”的题词。周总理的题词,极大鼓舞了开发、建设儋州的健儿们,几年光景,所有原来的荒山野嶺,所有原来一片又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都种上了各种农作物和热带作物。一片葱绿,逺逺望去,儋州已经成为绿色的海洋。有一天,我出差到了西联农场,望着大片大片的橡胶林,情不自禁写下了《膠林逺眺》这首诗:                                   

月落鸡鳴曙色开,

伴友登高望林海。

滿目翡翠铺天底,

一耳笙歌穿林来。

膠灯遊龙園中戏,

银光电闪雾门开。

千般美景看不尽,

似梦非梦若蓬莱。

    五十年代末距今,一幌己过了半个世纪。周总理喻为“南国明珠”的大批农场,如今怎么样了呢?还是和过去一样“满目翡翠铺天底”嗎?!当时这些农场的建设,治了水土,绿了荒山,改变了儋州的生态环境。只是那个年代,旅游并不时兴,如果用当今的眼光来看,一座座农场,真的是一颗颗绿色明珠,一片片天然氧吧,一个个绝好的亞热带旅游景点。             

说到旅游景色,其实,儋州有着极富特色的旅游资源,十分值得推介。如松涛水库,库区主要在儋州,高峡出平湖,是島上的大明珠。松涛水库也是在一九五八年兴建,当时数万民工大战松涛的情景如昨,历历在目。松涛水库可以说是大跃进、高效率的产物。它的建成解除了海南大部分农田的缺水问题,也解决了海南的主要电力,并改変了海島的环境气候,是一个集蓄水、灌溉,发电、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工程,是真正造福海南人民的工程。我在儋州工作时,經常陪同客人参观南丰电站,泛舟水庫,登爬108大垻…写下不少诗歌。其中一首题为《松涛晨牧》:

牧鞭轻甩薄雾收,

万缕金光洒平湖。

赤牛如舟水上过,

银魚似鳥云里遊。

風弦玉笛耳边绕,

山光水色眼底留。

最是耐人忘返处,

簇簇山花島上楼。                           

    如果说要作客儋州,不要忘记去看看距州所在地那大只有十公里的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研究院。这是中国唯一一个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最富权威的以培育热作人才和科研人员的高等学府。我曾经同报社记者访问过两院。记得当时的院长是何康(后来调任农业部长),他谈到苏联撤走专家后,高等院校任务很重、很紧迫。遵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教学、科研都在争分夺秒、急起直追。在两院,我们确实感受到一种为国争气的浓浓的学习、科研氛围,而且为之感动,写下了《学院书声》以誌:                   

万绿丛中别有天,

玉宇琼楼绕云烟。

学子忘餐勤攻读,

师长废寢急攀登。

竞时抢日为争气,

敌暑抗寒苦作甜。

莫道深院人情迫,

快馬正须急加鞭。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什么旅遊观光,但学习先进却是最时兴的事。当时儋州出个石屋大队,是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带头人胡松,还是“九大”代表。他带领农民披荆斩棘,把全大队大小一百一十七个山头,种上橡胶、咖啡和沙田柚等水果,走向了致富道路。胡松被誉为“征山虎将”,在当时,石屋大队的分配水平是全海南以至广东最高的一个大队。到石屋学习取經的人甚众,不仅海南、广东有人来参观、外省也有不少人不逺千里而来。有时一天接待二、三十个参观团队,風光一时。我曾经写过多篇介绍石屋事迹的报告文学和散文,也写过一首《石屋新姿》的七律诗:                                   

稻田黄染伴缘洲,

水复山环入画图。

蛮荒换得桃园境,

草屋今已成新楼。

四时蜂蝶恋奇葩,

五洲友朋赞明珠。

赢得盛譽冠琼崖,

又报京华赐锦軸。      

其实,儋州美景何止南部有,北部绵延的海岸线,洋浦,新英、馬井,排浦、海头、三都、木棠、峩蔓、光村,都面向大海,胜景如画、令人向往。还有,讲到北岸,就不可以忘记介绍“儋州调声”,这个月光之下、载歌载舞、男欢女乐的民俗活动,是极富特色、别处少有的。许多人都会记得,曾经有一部片名叫《海霞》的电影。我曾经陪同这部电影的作曲王酩,深入新英、馬井采風、体验渔家生活。这个著名的电影作曲家,听到调声,为之雀跃,又记谱又录音,还跟着渔船出海,回到县委招待所,激动得彻夜不眠,创作了《渔家姑娘在海边》这首歌。后来,这首歌就成了电影《海霞》的主题曲,传唱至今。那次陪同王酩出海,我也十分激动,口占七律一首,题为《漁港春潮》:         

晓月西悬晨風淸,

螺号声髙渔歌轻。

风?競发渔场闹,

絲网齐抛龙宫倾。

踏破南海千重浪

拖回北部万倉银。

渔家从来多豪壮,

米酒一壶更精神。 

还有一次,我跟《西沙战歌》电影摄制组到南海水産公司租船拍戏,又出了一次海。后来我想,儋州可以“靠海吃海、靠海玩海”,开发海上游,相信会是很吸引人的。         

    五、六十年代,儋州甘蔗种植面积很广,是传统作物之一。不论北部南部,到处可見成片成片的甘蔗園,被称为“南国的青纱帐”。长坡糖厂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情况建立的,颇具规模,据称是海南三大糖厂之一。由于有了这个糖厂,小小的长坡镇,变得异常热闹,尤其是榨季到来,车水馬龙,人来人往,新英、馬井、干冲的鱼販,都跑到长坡来,一片繁华,这在当时的儋州是很少有的。现在情况不明,也许已成历史。不过,我的确曾被此情此景感动过。记录下一首《糖厂夜色》的诗:     

          碧水如练绕长坡,

玉桥飞架车穿梭。

明珠串串星光暗,

机声????蛙声疏。

蔗糖飘香闻欲醉,

新酒馥郁甜心窩。

如若坡翁今健在,

定邀子云谱新歌。

其实,儋州值得赞美的地方很多,记得六十年代初,我参与了续修《儋州誌》的工作。古儋州原来就已有“儋州八景”,详细的想不起,依稀记得有:白馬湧泉、龙门激浪、松林晚照、东坡旭日、碧水银滩、千古盐田、红树鹤影等。我在儋州时,虽然没有去刻意宣传,但这些景点并未湮没,一直留在人们记忆中。

这里想要先说说“松林晚照”,指的是北岸的松林岭,落日余暉下的松林美景。自从松涛水庫建成,水利渠道一直伸向北岸。因为松林岭地势较高,在那里建造了一座横空高架的引水渡槽,规模宏大,颇为壮观,渡槽通水那天,木棠、三都等地群众,纷纷前往参观,異常热闹。众所周知,过去儋州的北岸地区,一片死火山地貌,是闻名的苦旱之地,苏东坡曾留下“北船不到米如珠”的诗句。松涛水庫建成、灌溉渠道的挖通,基本解除了北岸的旱患,造福北岸人民,松林岭引水渡槽就如一桥飞架,给原来的“松林晚照”增添了更加美好的景色。当年,曾写下一首新的“松林晚照”作誌:

松林晩照”今何处?

唯見卧龙银珠吐。

涛声呼唤田园绿,

紫霞輝映蒼山秀。

五谷丰登千村喜,

六畜兴旺万民富。

北岸面貌今朝改,

从此莫叹米如珠。

“白馬湧泉”一景,本身就有极大的吸引力,汉馬伏波将军征讨安南的事迹,曾为世人传颂,其白馬坐骑在海滩找到淡水,解决了兵将干渴大患的动人故事,为许多人耳熟能詳。据我所知,这个景点一直来都不停有人参观,还有一些学者、历史学家前来考研。至于“东坡旭日”,指的就是东坡书院,早已闻名遐迩,应该说是儋州的权威景点,苏轼被贬儋州,将近三年,主要生活在这里。据统计,他在儋州写下了三百多诗词、文稿,其中诗词一百七十多首,真是个多产作家。他在这里设壇讲学,敷扬文化,教化了许多有成就的学子。

儋州民风纯朴,崇文重教,尊师识礼,文化教育一直比较发达。这与苏东坡在儋州传播中原文化息息相关,影响深遠;他在儋州写下大量诗词文稿,把儋州介绍给世人,“只缘东坡謫此处,从此世人识儋州”,使儋州成为海南最有影响的地方。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到儋州寻找东坡居士的足迹、寻访东坡书院古跡。逺的不说,仅就五六十年代,据我所知就有大批国家领导人,文化名人,专家学者先后到访东坡书院,其中包括朱德,董必武、陈毅、叶剑英、郭沫若、谢觉哉、田汉、茅盾、邓拓,等等。他们留下了大量诗文、题词。八十年代初,“全国苏东坡学习研讨会”在儋州举行,大批研究苏东坡的专家教授学者云集儋州,发表了大量研讨论文,参观了东坡书院,影响颇大。本来,关于东坡书院,已有许多文章介绍,《儋州在线》也发表过专文,我不应该过多重复。不过,我确实感觉到我和苏东坡似乎有些缘分,我对东坡书院也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事情的缘起是,五八年我到儋州工作,第一个工作地点,就是东坡书院。那时,为了大跃进和科技发展需要,儋县新办了一所中等技术学校,由当时的县长吴景清担任名誉校长,由县工业部长陈定汉担任校长,校址就暂时设在东坡书院。我被分配在这所学校当教师,住在东坡书院内,整整一年时间。记得,东坡书院大殿的神坛上,还有苏东坡与其儿子苏过及黎子云的等身塑像,栩栩如生。我们就是在大殿办公、开会、配课、批改作业,可谓朝夕相处。一年之后,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学校搬到长坡与长坡中学合并,我也调到县文化舘工作。说来也巧,不久,东坡书院进行维修更新,我和同事罗荻接受了这个任务,与当地的周伯,馮伯共同研究制订维修及施工方案,又在东坡书院住了一些日子。两位老人都很熟悉东坡书院(周伯曾陪同郭沫若参观)。在此期间,我經常听他们讲述东坡书院的历史和苏东坡在儋州的奇闻逸趣。他们还亲自带我们去参观了“桄榔庵”旧址(苏东坡被逐出官屋,在桄榔林自建草屋而居,自称“桄榔庵”),看到这种艰苦情境,令人唏嘘,曾当即口占一诗:

烏台诗案苦含寃,

放逐蛮荒实堪怜。

是官不得住官屋,

“桄榔庵”里度晚年。

不过,虽身处逆境,苏东坡还是活得十分潇洒,我后来还写了一些怀古的诗,其中有一首:

京城失意谪边庭,

桄榔难禁西蜀人。

日出躬耕北门畔,

夜归把盞载酒亭。

设坛讲学稚子笑,

顶笠登屐老叟親。

莫道天涯山河遠,

海角黎家更多情。

最后,回过头来说说那大。五十年代末,我们刚到那大时,你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堂堂大县的县城,是一个县的政治、經济、文化中心。呈现在你眼前的,是散落在荒坡上的一座座茅屋,而且显得杂乱无序,汽车站、飯店、旅舘、商店,多数都是茅屋,所谓的街道,到处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平时也没有多少人行走,偶尔一部西行的公交班车經过,旅客涌进茅屋飯店用餐,热闹一陣,客人一走,又恢复宁静。特别是到了夜晚,除了为数不多的点点灯光,周围都被黑色吞噬,静得让人难受,娱乐场所、夜生活是根本没有的……然而,可谓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也正因为如此,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荒坡上开始画画了。一座一座的茅屋开始拆除,一幢一幢的楼房慢慢出现,百货大楼建起来了,人民旅店建起来了,华侨戏院建起来了、新华书店开张了,宝島餐厅营业了,肉菜市场慢慢热闹了,松涛水庫发电厂发电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那大,电量充足,晚上灯火如昼,各种工厂也相应建立起来了。到我们快离开时,那大这个西路交通中心,已经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城市了,高楼林立,树绿花红,车水馬龙,熙来攘往,热闹非凡。也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这些一步一步的变化,原来没有太多的感觉。待我们就要离开时,为了告别,刻意跑出去转一转,徜徉大街小巷,这才发现这些惊人的变化,写下了离开儋州时最后一首诗歌,记述了当日感想:

昔日荒坡灌木林,

今朝新城色缤纷。

群楼崛起云天接,

大道蹤横通四隣。

花团锦簇蜂蝶恋,

灯海星繁夜不眠。

卄载一覚儋州梦,

别时始惜故乡情。

走笔至此,忽然想起,海南要建成国际旅游岛,而儋州是西片中心,应该重点开发,以适应国际旅游的要求。儋州曾经有多个版本的《儋州八景》,隨着时光推移、时代发展,新的景点不断增加,进行一次《儋州新八景》的评选,将会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事情。(完)

  
  • 、海南新风服饰有限公司
  • 发表于:2015/6/8 15:24:47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都是七字诗、 
来自手机版
(0)
(0)
  
  • 美丽新世界
  • 发表于:2015/6/8 16:26:43
  • 来自:广东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才女啊····难得
想巴巴想麻麻
想巴巴想麻麻: 亲,这是一位留美的作家写的,不是我写的哦!
2015-06-08 17:54:06 回复
  
  • guest221626
  • 发表于:2015/6/12 11:54:55
  • 来自:海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主好厉害。
有谁知道这届东坡节每个单位要朗诵的50首苏东坡诗词的?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