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谁是《东坡笠屐图》的首创者

  • 渔人
楼主回复
  • 阅读:9843
  • 回复:10
  • 发表于:2013/12/26 11:36:36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儋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作者:韩国强

东坡笠屐故事广为流传,据我所知,几乎全国所有的东坡遗址都碑刻《东坡笠屐图》(或《坡仙笠屐图》)。儋州东坡书院还把《坡仙笠屐图》视作镇院之宝。

《东坡笠屐图》有许多版本,形态各异。主要的画家有李伯时、钱选、唐寅、尤求、仇英、费以耕、子芾氏、王巗、张大千、蔡筱明,以及富冈铁斋(日本)、许鍊(朝鲜)等。

那么,谁是《东坡笠屐图》的首创者呢?

我在《一个没有证据的结论——与衣若芬商讨东坡笠屐故事》一文中说:“如果说周紫芝在《太仓稊米集》的记叙是东坡笠屐故事传播最早的文字,那么,李伯时的《东坡笠屐图》,就是传播最早的图像。”

林冠群在《〈东坡笠屐图〉考》(下称“林文”,见《海南周刊》2012625日)否定这个说法。“林文”认为李伯时是“名利客”,“不可能为东坡画像,更无机会画《东坡笠屐图》。”

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值得商榷。

一、翁方纲揭开《东坡笠屐图》首创者的谜团

东坡笠屐故事无疑是文人墨客喜欢的题材之一。据宋人费衮《梁溪漫志》记载,《东坡笠屐图》,“今时亦有画此者,然多俗笔。”从费衮的记载,可以看出,南宋已有不少《东坡笠屐图》流传。

“林文”认定东坡书院的《坡仙笠屐图》是“光绪五年,刘凤辉仿自惠州亦题为《坡仙笠屐图》的画,据画面上宋濂的题词,二者完全一致,只字不差,可以看成是同一作者的仿品。”根据“林文”的观点,东坡书院的《坡仙笠屐图》为宋末著名画家钱选所画。它的潜台词,即钱选是《东坡笠屐图》的首创者。

然而,事实并非“林文”的推断。清人翁方纲在《复初斋诗集》《跋坡公像三首》中指出:“又南海朱完所作小金山像,及常州李枢藏松雪画像,皆与宋人所画真本相合。盖疏眉凤眼,秀摄江山,而颧清峙,而髯不甚多,右颊近上黑痣数点,是为宋李伯时之真本,赵松雪、朱兰嵎临本,皆足证也。嘉庆壬戍二月,以此数本合对真本,敬识于此。”这篇《跋》明白告诉人们,翁方纲见到的《东坡笠屐图》是赵松雪、朱兰嵎临摹宋人李伯时之真本。这篇《跋》也见于广东省博物馆赠送儋州东坡书院的《东坡笠屐图》照片中。

翁方刚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金石家、诗人。他景仰苏东坡,曾千里迢迢光临儋州,瞻仰东坡书院,作《载酒堂歌并序》。翁方纲《复初斋诗集》有多处记载他与同人集苏斋拜谒东坡像,并作诗。他对《东坡笠屐图》的研究造诣颇深。

朱兰嵎,名蕃之,明代状元,书画家。翁方纲不只一次指出,朱兰嵎临摹的《东坡笠屐图》是李伯时的真本。如《朱兰嵎临龙眠画东坡笠屐图。山阴朱兰圃复摹帧,载题其后》云:“妙手一视之,浩气千秋亘。岂惟酒非嗜,抑且诗其剩。剡藤粉本摹,正色寒芒迸。不敢轻挂壁,瞻近晨与暝。朱也复摹朱,虎贲非伏孟。弗假观者题,自倚笔锋劲。”李伯时,名公麟,晚年退居龙眠山,因号龙眠居士。诗称赞《东坡笠屐图》,表达其观感。又如《十二月十九日东坡先生生日同人集苏斋像作》云:“果有龙眠笠屐图,摹来江左人如晤。笔力挽回五百年,纱縠行边记初度。翩然吹下横江鹤,蜑雨蛮烟渺风露。向来传本安得似,别有精神在空处。”“果有龙眠笠屐图”翁方纲又一次指出《东坡笠屐图》为李伯时所画。它把东坡在“蜑雨蛮烟”中的生动形象展示出来。《十二月十九日过长清县访得元祐二年东坡撰书真相院舍利塔铭并手扎二通石刻,仍用药玉船韵寄述庵星石雨峰诸君,今日作坡公生日也》又云:“更摹笠屐轴,仍烦李伯时。”不知“林文”中“他到了七十二岁仍在求证这幅画的真伪”的话有何证据。

“林文”引沈津所著《翁方纲年谱》记载,翁方纲五十岁那年“颜衡斋自江南泰兴季氏购得明朱兰嵎为张种山摹李龙眠(即李伯时)画《东坡笠屐图》,属挂馥跋于后,再赠于先生(即翁方纲)。”“梁启超在他的《饮冰室·画跋·朱兰嵎临李龙眠所画〈东坡笠屐图〉》中也题道:‘兰嵎,字元介明万历乙未状元。此图作于万历四十七年,距今三百余年。覃溪(翁方纲号)题藏后,亦二十三年矣。覃溪题至再三。’”这些引文也证实李伯时曾画《东坡笠屐图》。

然而,冠群先生并不相信前人记述,说什么“果真有李伯时的这幅‘真迹’存在,那就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作为书画鉴定,这些(指李伯时《东坡笠屐图》有关中东坡外貌描述)不足为凭。”

翁方纲是著名书画家、金石家,难道他连这些普通常识都不懂,而信口开河么?他在《复初斋诗集》把《东坡笠屐图》的传承说得清清楚楚,还能怀疑?

二、苏东坡与李伯时的深厚情谊

“林文”否定李伯时没有画《东坡笠屐图》的重要依据是:李伯时是“势力之人”,决不为“落难天涯、生死未卜的东坡画这笠屐图”。

我们讨论这个问题,还是让事实来说话。

先谈东坡与李伯时的深厚情谊:

(一)东坡与李伯时的情谊有诗为证。查《苏轼全集校注》,东坡作与李伯时有关的诗有《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书林次中所得李伯时〈归去来〉〈阳关〉二图后》、《题李伯时〈渊明东篱图〉》、《试院观舶时画马绝句》、《题李伯时画〈赵景仁琴鹤图〉二首》等10首。

(二)东坡撰文称赞李伯时的画。东坡《题李伯时临刘商观奕图》云:“余所藏刘商《观奕图》,由唐迄今二百年,绢素剥烂,粉萧瑟,伯时为复临之,茅君篆勒之,皆绝笔也。噫,刘商之画,非伯时则失其真;伯时之笔,非茅生则不寿。”

(三)东坡《洗玉池铭》记录两人的密切交往。元祐八年(1093年)李伯时在京师,得陈峡州马台石,非常喜爱,放置在书斋中。东坡为其策划,凿石为池,号曰洗玉池,并题铭;李伯时石刻序跋。

(四)李伯时至少为东坡画过四次像。第一张:东坡按藤坐盘石像。瓮方纲《十二月十九日,苏斋拜坡公生日适黄秋盦以藏苏米诸贤像寄来,属为摹山谷像内,精灵会合,奇哉,赋诗记之,兼寄秋盦》云:“李伯时作子瞻按藤坐盘石极似其醉时意态。吾辈聚会时开此像,如见其人。”第二张:《西园雅集图》。米芾《西园雅集图》云:“李伯时效唐小李将军为著色泉石,云物草木花竹皆绝动人,而人物秀发,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风味,无一点尘埃气,不为凡笔也。”尽管“西园雅集图”后人持异意,但是此图为李伯时所画却一点不假。第三张:金山画像。《金山志》载:“李龙眠画子瞻照,留金山寺,后东坡过金山自题云云。”第四张:东坡笠屐图。见翁方纲《复初斋诗集》。

(五)李伯时给东坡送酒,东坡寄简答谢:“辱手示及新酝,感愧殊深。”

(六)东坡北归时还牵挂病中的李伯时。《苏轼全集校注》载东坡给李工亮简二云:“某乏人修状,手启为答,幸宽恕。见孙叔静,言伯时顷者微嗽,不知得近信否?已全安未?余非面莫究。”李工亮,名公寅,为李伯时之弟,时为韶州悴。又简四云:“意决徍龙舒,遂见伯时为善也。”龙舒,为舒州之别称,即今安徽安庆市。东坡从儋州北归,究竟居住哪里,举棋不定,常州、舒州、颍昌,他都考虑过,最后定居常州,其目的就是想远离京城,以免再卷入政治漩涡。东坡想定居舒州,也是想常与李伯时见面。由此可见,东坡晚年并没有与李伯时“断绝”关系。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五月,东坡离开海南途经金山,看到李伯时为他作的旧画像,感慨地作《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如果他们已“断绝”关系,东坡还动情地为一个“势力之人”的画题诗么?

至于,东坡北归时,李伯时是否“举动艰难”,“不可能为东坡画像”,“林文”只是推想,而东坡明确记载是“微嗽”。这样说来,李伯时怎么就没有机会为东坡画像呢?

再说,“林文”引邵博《闻见后录》“后东坡南迁,公麟在京师,遇苏氏两院子弟于途,以扇障面,不为一揖”证明李伯时是“势力之人”。由上面的举证,邵博的记载,很值得怀疑。仅凭一家之言就否定东坡与李伯时的友情,恐怕很难有说服力。譬如,王若虚《滹南诗话》引晁无咎的话:“眉山公之词短于情。”我们能相信么?再如,东坡的《汲江煎茶》历代所有的东坡著述都把此诗的写作地点定在儋州,而林冠群却说在惠州。我们该相信谁呢?今年7月,我就苏东坡与李伯时晚年“关系恶化”的问题,当面请教国内苏学权威邱俊鹏和曾枣庄教授,他们明确回答,“没听说过。”

三《东坡笠屐图》的两个版本

“林文”的最大失误就是把两个不同版本的《东坡笠屐图》混为一谈。

两个版本《东坡笠屐图》为两个不同的作者。广东博物馆赠送儋州东坡书院的《东坡笠屐图》是明人朱兰嵎临摹宋人李伯时的真本。“林文”谈的《东坡笠屐图》是儋州东坡书院的墙壁上的仿制品,据“林文”考证是“清光绪五年儋州学正刘凤辉从惠州仿制回来镌刻在书院内壁的”,作者为“南宋末画家钱选所画”。

很明显,两个版本的《东坡笠屐图》不是一码事,而“林文”却煞有介事地说:“《结论》所指定为广东博物馆所赠予儋州东坡书院的那幅朱兰嵎的《东坡笠屐图》,早就存在于书院墙壁上。”这是错误的判断。198411月,广东博物馆赠送儋州东坡书院的《东坡笠屐图》照片是当时在该馆工作的海南文昌籍人王维托我带回海南,后来我亲手交给东坡书院管理处主任谢良鼐。198654日我在《海南日报》发表《让笠屐韵事永留人间》谈《东坡笠屐图》的版本,其中就谈到广东博物馆赠送东坡书院的《东坡笠屐图》,并引了翁方纲在《东坡笠屐图》上的题款。仔细比较两个《东坡笠屐图》,东坡的形态略相似,但在面部、神态、服饰上却明显存在差异。据翁方纲考证,“世人不知评考,谓颇公貌丰腴,山谷(即黄庭坚)貌清瘦,此因读其诗而误会耳。其实山谷转丰,而坡公两颊清峙。”(翁方纲《复初斋诗集》)苏学专家刘清泉在《东坡符号与产业创意》考证东坡的面部特征有二:一是颧骨突出。东坡自注《表弟程德孺生日》诗“寿骨遥知弟兄”云:“予与君寿骨贯耳,班列中多指予二人,不问而知其为中表也。”中表,母亲的兄弟。由此可知东坡与表弟程德孺皆“寿骨贯耳”,即颧骨突出。二是胡须稀疏。《邵氏闻见录》记载一则逸事:东坡打趣秦观胡须很多,秦观说:“君子多乎(胡)哉!”东坡立即道:“小人樊(繁)须也!”由此可知,东坡的胡须稀少。比较两个《东坡笠屐图》,人们不难发现,李伯时的《东坡笠屐图》比钱选的《东坡笠屐图》对东坡外貌的刻画更为准确。由此说来,上述《东坡笠屐图》显然是两个不同的版本。

“林文”把两个不同版本的《东坡笠屐图》误作同一版本来考证,自然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广东博物馆所赠《东坡笠屐图》,“作者必定是钱选而不是李伯时”。

现在,我们回到本文讨论的问题,通过上述的引证,分析,我的结论是:《东坡笠屐图》的首创者应是李伯时。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冷冷看着你说谎的样子*
  • 发表于:2013/12/26 11:50:51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支持渔人,
  
  • 半杯水
  • 发表于:2013/12/26 12:02:05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不太清楚。
  
  • 发表于:2013/12/26 14:33:09
  • 来自:海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进来学习学习。
  
  • 大山里的石头
  • 发表于:2013/12/26 15:59:58
  • 来自:海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东坡笠屐图》不理解。
  • 海口山水远气环保科技
  • 发表于:2014/2/7 10:39:19
  • 来自:海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我想牵你的手
  • 发表于:2014/2/7 15:05:41
  • 来自:海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支持苏东波。
  • 椰海男孩
  • 发表于:2015/7/5 23:09:08
  • 来自:海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东坡书院是个好地方!
  • 珍珍
  • 发表于:2016/1/9 20:50:39
  • 来自:海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老苏是个真正的全才
  • 珍珍
  • 发表于:2016/3/25 16:23:28
  • 来自:海南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反正不是我
  • 珍珍
  • 发表于:2016/3/25 16:23:44
  • 来自:海南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也不是你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