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转贴]儋州结(作者:锐角000)

  • 紫衫龙王
楼主回复
  • 阅读:4044
  • 回复:8
  • 发表于:2012/4/26 13:34:17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儋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儋州节
  (一)
  我卖了第一辆车就环岛——自行车。一方面是“吃饱了撑的”——要减肥,二者我喜欢穿一身骑行服别人看我的眼神——尊重、羡慕与佩服的目光。更主要的目的是——我要去儋州!
  我们一行俩人从三亚出发沿海榆公路,经历三天到达海口,一路上秀色风光尽收眼底,乡土气息直通心肺,还有一系列的小意外、小坎坷自不必细说。非常有意思的是一路上,小孩见到我们都喊“中国队加油”——特别提神!到了海口,我的同伴曾听人说海南西线人比较野蛮,社会治安不好,外加他身体状况不隹,说什么也不肯再走。我是执意要走的,因为我没到达目的——儋州。
  “……不到儋州不知香蕉红,不到儋州不知泥土热,不到儋州不知人情浓”——不知这是哪个时尚文人,为儋州写的旅游歌,写的不错,调是儋州调,歌诗也“靠谱”——婉转柔美,但对我来说还远远不够味!——当我站在临高境内的新盈码头,隔海相望对面的儋州光村时,我用嗅觉就闻到了那边的人情浓,我的每一个毛孔都感知到了那片土地的泥土热,闭上眼睛就品尝到了红香蕉……那份略带点酸涩的甜腻催动了眼底久旱的甘雨……人还呆站在岸边,心早已掠过海面亲过去了……十九年前的一幕浮现在眼前当时不知搭错了哪根神经的我,盲目下海,从万里远的北国闯进了海南岛,经过一年的挣扎一无所获……我穷困潦倒的孤身站在洋浦港,用好奇、胆怯的眼神,遥望对岸儋州的土地白马井……内心充满了恐惧与迷惘……
  同样是隔海湾瞭望儋州,心境却截然不同!——是白马井人收养了我这个“流浪儿”,是儋州人民收养了我们颠沛流离的一家,是这片热土捂暖了我那疼伤了的精神——我要回儋州!
  (二)
  从海湾对面的滩涂驶来一叶小舢板,舵手是位老者,我把自行车搬上船,拿出一块钱,嬉皮笑脸的跟老者讲价:“俺面记”(一元钱:“俺”——用舌根部砥上颚发音“面记”——“面纸”:纸币的意思),老者有点惊谔,我便搬着指头,卖弄起仅记的几个“儋词”:——俺——矮(也是舌根部发音)——单——diang——呕(也是舌根部发音)——漏——叉——巴——狗(即:123456789)。老者哈哈哈的爽朗笑了起来,一方面觉得我们之间没有距离,另一方面笑我发音不准,搬住我的三个指头纠正道:“单面记,单面记!”,同船的挑箩筐卖鱼的妇女(当地称“渔婆”)也高兴的帮着解释:“平时都是一元钱,过年了收两元钱,外加你的自行车,共收三块钱……”话外音是要告诉外人:我们儋州人实在,做生意不乱要钱。
  恰好逢落潮,船不一会就到了对面的一大片滩涂,早有牛车等在那里,那是有左右两排座,外面罩个布篷的专用“客车”,自行车实在不好上去,我只好推着车,在并不泥泞但尚留有水迹的滩涂上拔涉……我工作过的地方白马井中学对面海边,落潮时也是一大片滩涂,每到这时我们全家都兴高采烈顶盆提桶,跑到海边翻螃蟹、挖海螺(所有贝类都称之为螺)。而当地人不以为然,开始还和我们一起去,给我们指点怎么找,怎么抓,后来就再也不去了,而每次看到我们满载而归,他们总是感叹“你们大陆人能干,我们海南人懒呐!……”而我这时却想——我的做为,恰好在一个侧面反应了大陆人的贪婪、和对自然资源的无情掠夺——幸好我只是为了开心,为了玩。

  (未完待续)
  
  • 紫衫龙王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4/26 13:34:39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三)
  上了堤岸,是泊潮村,三五个三轮摩托等在那里,司机们看见我“奇特”的装束,并没有一丝的冷漠与欺生(与别处海南人的区别)而是极为热情的帮我指路。
  顺着“村村通”我朝向往已久的中和镇飞驰——那里有东坡书院;
  由于是正月,乡村间来往拜年的车辆络绎不绝,有意思的是,时常在路上见到遗失的童鞋,有小托鞋,有精制的小皮鞋,甚至有小皮靴——你想呵,儋州农村的孩子,都是光脚跑沙地的,如何能穿得住那么板脚的皮鞋?——只是不知他们的父母如何掩饰见到亲友时的尴尬,呵呵!还有一个奇异的景象:时尚的年青人都戴起了口罩——这一只有大陆人才有的“专利”,我在儋州八年间也没见过一人戴呀——真是时代在变那!
  在儋州有一样一直沿袭没变——正月轮流拜年;相邻村镇早已有约,每到某村拜年日,相邻村镇的亲朋,都到该村拜年,而“主办村”各家各户,纷纷置办宴席,款待四方来宾,甚至不相识的人;而此时的年青人,心思自不在吃喝上,而是集中在村外唱“调声”——这才是儋州人的节日!
  这不前面的村庄又响起了拜年的爆竹声,和那隐隐约约、依依呀呀、柔弄心肠的调声……透过一排高大的麻黄树,里面是清亮的小叶晏林,再往里是一窝窝翠竹、一座座古蓉、一大片一大片芭蕉叶,象包裹粽子一样,包裹着一座村庄,村里的房舍都是清一色的火山岩沏成,有几家院墙的门眉竟是用珊瑚岩和贝壳装饰的,村中到处都是高大的酸豆树、古蓉树,和肆无忌惮、四处蔓爬的四角枚,时值冬日,若不是一付付鲜红春联映衫,一定会感到阴深。
  快骑出村不久,迎面驶来三辆摩托车,急刹车横在路上,下来五个染着各色头发的“烂崽”满嘴酒气嬉皮笑脸道:“悔陆哥,我们比赛呀”
  “呆个猫还!你的是吃油的,我的是吃饭的,能比过你呀……让开!海腻呀!”——完全是本村长者,笑骂本村后生的口吻:被骂者嘻嘻哈哈的一轰而散,骂人者喜滋滋的想“你敢惹我?我找你家去!你懂不懂我是儋州人”
  
  • 紫衫龙王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4/26 13:35:15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四)
  我自然不是儋州人,不光我不是,很多生于儋州长于儋州的人,也不是严格意义的儋州人;什么是儋州人?
  古老的婚俗+调声+东坡遗风+强烈的宗族观=儋州人。
  由其是前两者!如果你不知道儋州人那类似摩挲人的古老而奇特的婚俗,不了解调声场景和调声者的心态,那么你一辈子也不会真正认识儋州人!由其对儋州的男人,你会觉得他们很“得瑟”、很“浪”(东北话——说明东北也有这样的人)很色、很不务正业——这是我最初到儋州的看法。
  一、古老而奇特的婚俗——这是个很多儋州人羞于谈起、讳莫如深的话题;这是个在儋州大地近乎绝迹的婚姻俗。但是它却几百年、近千年植根于儋州人的骨子里、深藏在他们的浅意识中!
  幸好,在儋州北岸(以儋州湾为界)偏僻的农村中还有留存:在那里就象村村有祠堂一样,每个村都有“青年人活动中心”——这样公用场所,进入育龄的且没有实质婚姻的青年男女都可以进入其中居住——当然是在做“青年人的活动”——但是并不乱;他们也有“同宗不爱”等我们汉人共同的婚姻观,他们的性伴侣也相对稳定——这么说吧:女孩子时进入其中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性”,而是为了“嫁”,能嫁给谁,就跟谁好,嫁谁后能生活的好,现在就跟谁好。当然她们嘴上会说为了“找爱”
  我道是宁愿相信她们的说法,那样的话儋州将多么美好!儋州的男人们肯定也宁愿相信她们为了“找爱”,不然为什么有家没有家,追女孩子都那么卖力……呵呵!——但美好的愿望最终要归结为现实——“嫁”,你想阿,有了“嫁”的约束,能乱到哪去?——这也是这个古老婚俗能沿袭几百年、近千年的真正奥密!
  当俩情侣真正确立了关系,就会象汉人一样举行婚礼,但是!但是!!但是!!!新媳妇并不是从此住在婆家,而是仍回到娘家,直到怀孕才能真正成为婆家的一员,如果总不怀孕,将被遗弃,这就是宗族观——“你不能生育我们家要你做什么”。所以,对新媳妇来讲,能否怀孕是天大的事,关系到能否真真正正的“嫁”,所以另外与他人相好也很正常,至少娘家的族人默许。最后整个儋州社会默许。所以!所以!!所以!!!在儋州,长子是没有继承权的。所以!所以!所以!一旦进入婆家的儿媳,地位出奇的低——儋州女人能干的奥密在此。
  我们再看看儋州的男人们吧:由于相对宽泛的性约束环境,相信“找爱”与不相信“找爱”已经不重要了,“能否找到更多的爱,才是优秀男人的标致。”所以儋州男人浪漫、多情、好色是与生俱来的,“找爱”是年青人乃至中年男人最重要的事——“你怎么说我不务正业呢?”
  对此我找的爱人(我老婆)有个经典对比:
  大陆男人,在家跟老婆吵架,到单位见到哪个女人,都象见到老婆一般——气不打一处来。
  儋州男人,在家刚跟老婆打完架,而且甩了拖鞋,到邻居家若看到有点姿色的女人,立刻眉开眼笑,刚才的不快早已跑到九霄云外了,而且大献殷勤。
  天性使然,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只当见到欧美色迷迷男人的中国版就是了。可爱的是,他们并不掩饰自己的多情与好色,比起大陆那些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好百倍。
  二、调声——两村“青年活动中心”的联谊活动;是配合这种古老婚俗的外在表现形式。
  由于本村青年人多属同宗,两村“活动中心”联谊势所必然。——相约好时间(一般是晚饭后)、地点、人物(A村男、B村女)后,回家吃晚饭,各自梳洗打扮——儋州女孩子白天是不穿裙子的,这时也穿好自己最好看的衣裙。
  一到了相约地点后,男女面对各站一排,本排内以小手指相钩,做出上下、前后摆动的动作——椐说来源于划船。最精彩的是对唱:有领唱、有合唱、有转有承,相互间展现的是美貌,比的是机智、见识和才学——要是女的转一个调,男的承接不上来,那可糗大了!——儋州现在还有一些五、六十岁的老先生仍然乐于此道,当然主要不是为了“找爱”……呵呵。而是乐于这种展现机智、才学的形式。这也是东坡遗风得以根植的沃土。
  
  • 紫衫龙王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4/26 13:36:20
  • 来自:海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六)
  要找东坡遗风,就在中和镇找吧,遍地都是!
  1、春联;正值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处处张贴着夺目的春联;那上面的字好的让人震撼!细看不是印刷品,竟是人工写就的——逐一看来,家家如是,这便一下提起了我的兴致——今天下午不做别个,就在中和赏对子!。
  当然多数都是喜庆吉祥的,也有品质很高的,也有另类的,更有惊世骇俗的。抄录几幅供大家赏析;(一路本有照片,原想图文,不想误操作册除,遗恨数周,这里只凭回忆)
  有个面向菜地的侧门上写道:
  田园无限好
  江山分外娇
  ——意境如何!
  一座门贴着:
  喜庆才降书香府第
  吉瑞又临辛勤人家
  ——教师之家吧,而且双喜临门
  再有:
  风水轮转今儿该我
  将相无种男儿当强

  ——看这气魄!另类吧
  再看这幅:
  心存善念人心向
  怀揣不仁天地株
  —— 是在向邻里表白,还是在咒骂,看来矛盾不浅
  曾听说中和出过这么个对子
  除夕家贫三寸废纸写对子
  大年室空一碗糟糠供财神
  祈盼年来 ——绝不绝?

  就在我赏对子时,有个四十几岁的中年人,见我这打扮的人在赏他的对联非常高兴,很得意的指着对联故意文邹邹的用“儋州普通”话念给我:
  菜长财长同聚首
  福满富满双盈门
  并且喜滋滋的解释到;他家今年种豆角(豇豆——难怪对“长”字这么有体会)发了一笔小财,往年菜长财不长,今年“夯巴郎”都长,并教我“长”的两种读法和他的对子如何成对——这就是儋州男人的可爱处;直率、天真且有才
  他说字也是自已写的,我夸了他的字“当严喽!在那大上高中我的记戏全班最好的”——指明自己所受的教育,题外话是:别以为这对子,这样字普通人能写得出来!但我心理明镜:已往的教育并没有对联,字谜等内容,也没有书法课——这就是东坡遗风的熏陶。
  他还带我到附近院落去看,说都是他帮助亲戚写的字(在儋州乡镇上亲戚间都住在附近)。说在中和的人家都是“记己”写春联,买印刷的春联来贴会让邻居瞧不起,最不济也是求人写的。提到街上字出奇好的对联,他说那是“送春联下乡”活动书法家写的——难怪!

  2、门神;儋州人家的门上普遍不贴门神,门神大度的把位置让给了“屏式对子”(忘记了怎么叫);起初。我以为是“文革破四旧”把门神赶跑的,但细想来,文革破的四旧如今不都卷土重来了?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怎么唯独门神一去不归呢?——于是我猜是东坡把门神请去喝茶了
  3、老先生:如今乡村中零星还有些许七八十岁的老先生,他们虽然生于民国末时期,但受的教育却是私塾教育,受到的熏陶是科举思想,因此他们落破成“孔乙已”更正常,过去他们还是村仅有的识文断字的人,可现如今识文断字并非专常,所以他们便堕落成为识八卦、断阴阳、看风水的人,年青人对他们这些本事自然不屑一顾,但我从他们毛笔下的字,就能看出他们深厚的文字功底,从他们言谈中下意识的的咬文嚼字就能窥见其学识,他们是东坡遗风的“直接继承人”,他们的风范一定或多或少的影响村里的后人——我教过的学生中很多来自农村,他们很多人写得一笔好字,从他们奋发学习,要出人头地的心劲上,就能看出东坡遗风在乡村中的沉积
  
  • 紫衫龙王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4/26 13:36:49
  • 来自:海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补六)
  4、山歌本:在儋州乡间的树荫下,经常能看见几个老年妇女围坐在一起,手拿竖版线装订的古书,哼哼呀呀,一吨一扬的在唱山歌,拿过本子一瞧,里面都是五言,七言的诗句。
  • 紫衫龙王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4/26 13:37:17
  • 来自:海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七)
  下一个目的是去我工作过的地方白马井,有两条路备选:一条:经新州镇沿春马公路到白马井;另一条:经新州镇、新英镇,然后乘船渡儋州湾,去白马井,我当然要再度坐船。
  由于前一天在中和休整一下午,今天6半钟就出发向西直奔新州。
  春节期间的儋州大地,咋暖还“寒”(凉更准确)又逢不多见晨雾,仅穿一身骑行服确实有点凉意;这一带地势平坦,路边都是大片长势喜人的稻田,我是意气风发,一口气便骑到了新州——这里曾来过几次。
  提到“新州”不能不提走东线时路过的“旧州”——单凭名称就能猜出它们有联系,我似乎听儋州同事讲过,新州是民国时期从旧州搬迁过来的。当时因为没有旧州的印象,所以左耳进右耳出了。
  提到新州不能不提它曾是儋县县府所在地——六十年代从海边迁到“内地”那大镇;现如今很多县市恨不能长出三条腿往海边搬迁——这就是年代的不同,经济重心的不同。
  提到新州不能不提新州中学——那是个“学校比政府大、校长比镇长大”的地方,重视教育可见一般,但给人畸形的感觉。
  提到新州又不能不提新州的男人,他们很多人无所事事,在街边喝茶、猜码(彩票)或坐在一条长板凳上看孩子;
  提到新州不能不提新州的蚊子——那是“海南四大怪”之一——“三个蚊子一盘菜”而且椐说蚊子的叫声也很特别:夜晚,你睡在蚊帐内,成群的蚊子在外面唱“你呐……你呐……你呐……”在找你!——纯属调侃没有其事。
  在新州吃罢早餐——米烂(凉拌米线),就向西北方向新英飞驰,这时凉雾已经改成牛毛细雨;当我进入新英老街,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新州称不得古镇,新英当之无愧!
  在一条略有下坡,弯弯曲曲的小巷两旁,建筑着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具有南洋风格的骑楼,因年代久远已经灰暗斑驳——有点象走进海口的得胜沙,又有点象走进幽深的“江南雨巷”——椐说新英早年是个繁华的渔港,现在儋州湾水浅了,于是就随之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白马井渔港。
  小雨已经停了,往深处走,人也多了起来——不一会就挤满了小巷。人群绝大多数是妇女,我这身装扮,就如同猪八戒走进女儿国一般,“享受”着诧异而热烈的目光,这是着骑行服以来第一次感到不自在。
  ——在儋州并不象内陆集市约定在每周的某一日,而是逢年过节自然成集,大概是附近明后天轮到拜年日吧,俨然已成了闹集——旦见那:
  菜滩临街,肉铺突前,鱼肠满地,听不见吆喝只见讨价还钱
  水牛店前廊下拴,柴车斜横,堵截半街人群
  人挨人人挤人,
  刚躲过眼前晃动的扁担,箩筐又抵后腰;
  刚与抱小孩的老侬同伞,又与靓妹并肩
  最叹纤细少妇:
  头戴尖笠,身穿中式布衫,装饰性补丁印右肩,挑得百斤蔗担;
  又见渔婆与买鱼妇女,象拔河一般的争夺一条长鳗
  男人们都躲藏在哪边?他们也在相互争,争吃那仅有几口的官饭;
  卖一个棒球一样的“尖堆”吧,那是用热油吹起的糯米团;
  再来一碟雪白雪白的千层糕,微辣微酸
  礼品果盒最好卖,让村上人乐得掏钱
  …………
  古街曲巷,那旧日的繁华仍在上演
  • 剑萧
  • 发表于:2012/4/26 15:08:47
  • 来自:海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你的日志已诗岛村夫阅读,我们的【儋州文化】因你的赐作而芳香

文已阅,欣赏、推荐~~~~~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我是西凉剑客,你是哪路诗人?
  • 美人鱼
  • 发表于:2012/4/26 15:26:40
  • 来自:海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作者对儋州的很多细节,描写得很到位。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