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转贴]合罗 我的童年记忆

  • 紫衫龙王
楼主回复
  • 阅读:2599
  • 回复:11
  • 发表于:2012/2/29 10:06:31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儋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我算正宗琼海人,父亲祖父家族乃琼海石壁镇人,可溯源到两百年前来海南的第一位先祖。母亲是琼山人。我却在儋州那大人民医院出生,那时父母亲在方界小学当教师,我对方界那个地方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只有后来,稍为长大一点,全家搬到了合罗小学,我童年很多美妙回忆,都与那个地方有关。

  合罗小学是个好地方,学校方方正正,正中央是几棵大榕树,榕树年老,树叶浓密,夏季特别地阴凉,树下是几张砖头砌的乒乓球桌,桌面打着光滑的水泥板,夏天在球桌上睡午觉,凉风习习,很是舒畅。平时打乒乓球,没有球网,中间搁几块砖头,你来我往,也像模像样。

  更多的时候,我们在球桌上玩泥塑。临近小学的田里,出产一种特别的淤泥,颜色黛蓝近乎蓝黑,粘性很好,只要采来,在球桌上揉上一会,就是很好的泥塑材料,可以用来塑成各类***支坦克人像,我喜欢造驳壳***、解放军人像、坦克等等,有时会与伙伴在球桌上摆成两队,展开大战,不见硝烟,但在我们的摆布下,也激烈非常。

  学校东西两侧是教室,东侧是低年级,西侧是高年级。我6岁的时候觉得无聊,吵着当校长的父亲,一定要上学,就上了东侧的教室,后来离开此地,也仅是3年级,没到过西侧的教室上过课。但我认识西侧的一些朋友,儋州自古民风彪悍,我认识一个高年级的朋友,那时也莫过十二三岁,却长得侠义豪情,颇有大哥神采,有一次到野外游玩,竟从怀里掏出一把火药***,往灌木丛里放了一***,一束火光耀眼闪过,真***!但那时似乎我并不害怕,觉得这样很有英雄气概,但这个朋友很快就转学走了,后来杳无音讯。

  学校的北侧是篮球场,篮球场边上是合罗村,合罗村是个大村庄,在里面走上半天也走不完。村里人都讲儋州话,有一个讲故事特别好的老人,时常在村庄小铺头外边的凉棚里,讲故事,我隐约记得,是一种类似古代儋州人代代相传的史诗般的故事,似乎有《格萨尔王》那样的感觉,但具体内容如何,再也记不清了。只是觉得听完以后,脑子里都是沉重的印象,木棺、死亡、战争、王,等等。儋州人是否有这样史诗故事流传,不得而知。

  篮球场边上有个晒谷场,打着光滑的水泥地板,收获季节,村人在那里晒谷子。我记得我曾在晒谷场上学过几天单车,后来摔得很惨,就不敢再骑。晒谷场旁边是我一个童年哥们的家,但他的名字,我却忘记了。只记得那小子黑黑壮壮,眼珠溜圆,脑袋瓜灵活,啥坏事都敢干,我做的坏事都是跟他一起干的。比较著名的有这些:到别人田里摘黄瓜,到别的村摘荔枝、摘芒果、摘香蕉、折甘蔗,到别人地里掏花生、拆玉米,现在觉得,最香最好吃的玉米棒子,就是跟他们在野外烧火,烤熟的那些。

  那小子还有更混的,就是有一次他想搞一头母牛,现在想起来,那小子也太早熟了。让我抱着他,想骑到一头小母牛身上,但是我个子小力气小,试了几次,没能靠近母牛,只好作罢。

  (待续)
  
  • 紫衫龙王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2/29 18:54:46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注,上文有误,应为“南侧是蓝球场”。)

  学校的北侧是一排教师宿舍,我们家就住在靠西边的头上两间,其中一间是父亲的校长办公室,那时还没通电,都是点煤油灯。但校长办公室有一台留声机,每天早上播广播体操用的。早上敲钟丁丁丁,学生到操场站立,就在这台机器上放唱片,通过一个架在大榕树上的高音喇叭播放出去。平时我也会换成本机档,拿来听歌,放的都是红色透明的那种胶片,全是中国唱片出版,最好听的莫过于“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这类了,靡靡之音啥的就没有啦。

  宿舍后面是学校的食堂,因为大部分老师都是本地的民办教师,平时都回家去住了,住校的老师很少,这个食堂就成了我们家的厨房。但有时也会聚餐,聚餐最美妙的食物是狗肉,虽然现在本人已经养宠物狗,狗肉不太喜欢吃了,但那时的狗肉确实是人间美味。姐姐比我大2岁, 那时候已经会炒菜,个头不够,就拿张凳子站着。那时候喝粥比较多,早上煮一锅粥,可以喝到中午。有一次就我们俩在家,实在没有送饭的菜了,姐姐去合罗村转了一圈,到同学家讨回一条咸鱼,我俩吃了一天。家里比较丰盛的是节日,会自己擀面做面条,那时的面粉做成的面条,很有弹性,嚼起来有莫名的香味和韧劲,现在吃的面条都没有那种美味。

  老师宿舍往东,有一小片甘蔗林,我们还曾在那收割过甘蔗,用来榨糖,榨糖就是用牛车拉碾,碾出甘蔗汁,甘蔗汁通过竹筒造的导管汇集起来,然后倒在一个大锅里面煮,最后制成象砖头那样的一块块红糖。红糖可以存在米缸里,就不容易坏。平时煮个粥或者面条,就可以从糖砖上敲一小块,一小块加在面条里,就已经很甜了。

  甘蔗林前面是一处灌木丛,灌木林上长满了藤蔓,连成一片,在上面可以跑来跑去,我们常在那玩追逐的游戏,或是打竹竿做的气***来打人。用一节电灯筒般粗的竹竿,一头是空的,一头保留竹节,在底端开一个小孔,然后另一头用单车胎的胶皮剪成恰好能塞进竹筒的圆形,并用一根小铁杆固定制成活塞,小铁杆顶头在搞个柄,在竹筒里塞上一些小树仔,活塞往里用力一挤,小树仔从小孔中飞出,就是一把土制气***,我们拿着这些气***互相追逐,打在身上有一点点的痛楚,看谁的身上中弹最多,谁就是孬种。

  (待续)
  
  • 紫衫龙王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2/29 18:55:25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甘蔗林,再往东,学校的东北角,有一口水井,是一口很大很深的水井,但常年有水漫到井沿,全村的人来这挑水、洗澡、洗衣,也没见水少多少。我们个头那么小,拿个水桶一淘,就可以在井边打上水,冲凉,不需要那种绳子很长的打水桶。后来我回到琼海,看到那种很长很长绳子的打水桶,还有点不习惯。特别是1984年我刚到加积中学读书,学校那口日本人留下的井深不可测,全校的人都挤在那洗澡,十几米长的绳子刚好能打到水,那是另外一种极致了。

  学校东侧的教室,是我上学的地方,那时候喜欢玩斗烟盒的游戏,用烟盒纸折成三角形,相互拍,谁把别人的拍翻过来,就赢了对方的三角形,似乎来来回回,总是有输有赢,珍贵的“大前门牌”就不太舍得,输了会心疼好几天。上学之后,家里管得严,每天晚上吃完饭之后都要写作业、做功课,有时候假装睡着了,躲过一劫,但大多数情况下就只能在煤油灯下,仔细地做完功课。所以,小学的成绩还算保持前列。

  从学校的东南角,穿过合罗村,走过一段比较长的土路,就可以到一个叫和盛的小墟市,只有短短的一条街,但很热闹,有卖猪肉的,卖菜的,卖中药的。和盛有一家餐馆,那里的海南粉(是俗称“粿”的那种粉,广东人叫河粉,不是海口的那种海南粉。)很出名,那个餐馆的海南粉用热汤一烫,加点肉汤,真是世间美味,至今吃过的海南粉,再也没有那么好吃了。每次去和盛必定要吃一次海南粉,吃不上的话,会闹个好几天。和盛的旁边,是八一农场的二分场,有一个场部和中学,我们也跑到那里玩过,但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回忆。

  穿过合罗村的西边,出去,大约2、3公里路程,就到了一个名叫“岭近”(儋州话,"近"近似读hin,靠近山岭的地方。)的地方,那其实是一个小工厂,为水泥厂生产配套的生产材料,比如石灰、小机械等等。我们喜欢跑到那里去,趁着守卫不注意,到仓库里去偷别人的小钢珠。那里有一个供销社开的商店,卖盐、卖油、卖酒,时常有鸭梨卖,鸭梨是那年头唯一外来的水果,我们和合罗村的小孩攒了一点钱,都喜欢去那里买梨,那时候不会讲普通话,都是用儋州话说“买梨来”“买梨来”,妈妈教我们要礼貌点,要说“阿姨,我要买梨”,但一直就没学会。

  岭近时常会放露天电影,合罗村和附近很多人都会过来看,自己从家里带上小板凳,到广场上找空位就可坐下观看,看完之后又一路浩浩荡荡地回家。那时候,一旦有八一电影制片厂那个红星闪闪的标志出来,我们都欢呼雀跃,知道都是战争片。虽然片子都是黑白的,但大家都看得很起劲,一路上还在热烈的讨论,但大部分的时间我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后来都是妈妈背着回家的。
  
  • 紫衫龙王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2/29 18:56:42
  • 来自:海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岭近往西,顾名思义,就可以看到一个原地突起的山岭,山很高,都是石头,少量有土的山脊或小平地被种上了玉米,那些玉米很遭殃呀,我和小伙伴们时常会爬到山岭上,折别人的玉米棒子,临了还在山上找个地方弄些木头,生火来烤,待到把玉米烤熟,大吃一场之后,才心满意足地下山。山上也有很多长着银色小鳞片的小蜥蜴,它时常也是我们的美味,这种小蜥蜴肉白细嫩,我们拿木棍把它敲晕之后,用小刀清理完内脏,就可以放在火上烤,烤熟之后,香喷喷的,大家都抢着吃。但后来我在别的地方没有发现这种类型的蜥蜴,琼海有俗称“雷公马”的小蜥蜴,皮粗样子也难看,不是一种类型。

  翻过这座山,就到了一个有很多厂房和烟囱的一个大地方,那是水泥厂,水泥厂从山上采石头,有很大的厂区生产水泥。水泥厂区戒备森严,警卫都带着***,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从厂区门口一直走到穿过各个车间,看到那些很严肃的警卫,但奇怪的是,他们没有阻止我们。有一次,合罗村一个年轻人,在水泥厂,被警卫***杀了。有各种传闻说是年轻人去偷东西,也有说他只是想经过厂区回家,不一而足。但后来全村的人到水泥厂闹事,把厂区包围了。再后来,水泥厂在合罗村摆了酒席,请了全村人喝了一顿,还送了几头猪和一些钱,总算平息了这个事情。合罗村人一段时间内谈论此事,总是有一种大获全胜的自得,包括谈到派出所所长是外县人、连夜就跑回老家、不敢再回来,水泥厂的吉普车后面挂着猪笼,谁知到了合罗村,里面的猪跑了,说完一阵哄堂大笑。

  水泥厂有很大的商店,还有卖书和本子的新华书店,也有卖烟的。我们还在那买过一包9毛钱的烟,几个人偷偷躲在围墙后面抽了几根,觉得根本不对味,就扔了。水泥厂有琼海老乡,我们家与水泥厂医院龚医生一家比较亲密,他们家两个小孩似乎也跟我年龄差不多,有时父母会带去他们家做客,他们家里教小孩讲琼海话,那时我根本不会,我们几个小孩子,还是觉得儋州话更顺溜。但多数时候,我还是跟合罗村那个哥们混在一起。我俩到处乱晃,我们还最远走路去到了八一总场,感觉走了很长很长的路,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地方,那里有中学、商店、街道,很热闹,我去找在八一中学读书的哥哥,后来没找到,我们又一路打闹,走路回家了。
  
  • 紫衫龙王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2/29 18:58:53
  • 来自:海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水泥厂回来的路上,还没有到岭近的地方,有几个村庄,我另一个比较好的哥们就住在一个村子里,他的名字叫陈赞颖,这也是我在儋州至今唯一记得名字的儿时玩伴,他大哥叫陈赞栋,跟我大哥也是好朋友。可惜后来我们回到琼海之后,基本上就不怎么联系了。那时,我跟赞颖也到处跑,到岭近、水泥厂乱晃,或者到他们村附近的田里面去抓螃蟹,看到螃蟹的洞口,就往里灌水,灌着灌着螃蟹就忍不住跑出来了,用小网兜一兜,螃蟹就只能被我们带回家了,用那时田里的螃蟹来煮粥特别的香甜,能回味好几天。但螃蟹并不多见,有时候,我们顺着水田,要走很远很远的路才抓到足够分量的螃蟹。

  从赞颖的村庄,回合罗小学,不一定要经过合罗村,可以从小学的西北角回来,相当于从合罗村到岭近、过山岭、到水泥厂、到赞颖村庄、经过大片大片的水田,绕了一个圈,也可以回到学校。好像我的印象当中,都是这些到处跟儿时玩伴到处跑的印记。甚至,我们还从学校的西北角出发,一直走路,走到海榆西线的路上,那时的班车只停在海榆西线上,要去那大或者从外地回来都要在海榆西线走路回来。我记得等车的路边,有一个炼沥青的小厂房,整天烧着沥青,有一股很浓的味道。
  • 小肚腩
  • 发表于:2012/2/29 22:56:10
  • 来自:海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错,都是童年的记忆,也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但是楼主写得也太详细了一点吧
  • 诗人很忙
  • 发表于:2012/3/1 13:29:26
  • 来自:海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很亲切。
  • 个人帐户
  • 发表于:2012/3/1 15:04:53
  • 来自:海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因为深受着童年的事物,所以才能记得这么清楚。
  • 提拉米苏
  • 发表于:2012/3/1 15:43:28
  • 来自:海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 我是什么都记不起来
  • angle心
  • 发表于:2012/3/1 16:16:34
  • 来自:海南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写这篇文章的人还会不会回儋州来,现在的儋州和以前真的是大不相同了。童年的美味也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 遥远的遥远
  • 发表于:2012/4/4 14:59:23
  • 来自:海南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地址好混乱,合罗旁边是八一中学吗?
我的爱情,在秋天发芽,冬天长大,春天死亡。夏天的爱情,既缺水,又缺肥料。
  • 没有雪的冬天
  • 发表于:2012/4/5 12:25:30
  • 来自:海南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帖还没完吧?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