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儋州自古称歌海寻找原汁原味儋州调声

  • 石头
楼主回复
  • 阅读:3744
  • 回复:2
  • 发表于:2010/5/3 14:42:18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儋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新华网海南频道讯:据海南日报报道,今年初,儋州调声作为一项面临失传的传统民间艺术,成为我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试点项目之一。时光流逝,世事更迭,如今我们从舞台上观赏到的儋州调声,往往已不再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民间艺术了。我们很想到乡野间去寻找,寻找带有土风民俗韵味的儋州调声,它是从西汉时期开始流传于这片土地上的天籁之音;它是不能磨灭的人类生存繁衍的印迹;它是海南母亲哼唱千年的温柔摇篮曲;它是先民们生产生活中长相伴随的韵律;它是一片质朴而美丽的精神家园。 
  
   
  
   我们带着期待与希望,与几位儋州朋友一同上路,去寻找—— 
  
   
  
   寻歌寻到白马井 
  
   
  
   海南音乐人黎友合是儋州三都人,他从小就是在诗乡歌海中熏陶长大。我们与他一同来到儋州白马井那天,正是鸡年正月十六。按以往惯例,这天是白马井民俗最盛之日,有许多附近乡村里唱调声的男男女女,会成群结队地来到镇上,在空旷的场地自发地演唱对歌。那天上午,车到镇外便开不进去了,镇里鞭炮声此起彼落震耳欲聋,带着喜庆色彩的烟火味在空中飘荡,锣鼓声、唢呐声响成一片,舞龙舞狮的队伍把街巷舞成一个热闹非常的天地。我们还是把注意力放在寻找儋州调声上,终于,听到了一阵舒缓悦耳的旋律,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伙夕阳红老年妇女演出队,她们穿着鲜艳的服装,边行进着边演唱。我们还想看到规模更大的儋州调声演唱活动,当地文化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可能要到傍晚才能见到。热情好客的白马井人有个风俗,在元宵节这几天,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只要来到家里便都是贵客,他们会用丰盛的食物来招待客人。我们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走进一临街商铺,边以鲜美的鱼、鸡、肉、菜打着边炉,边等待着万头躜动调声对唱的壮观场面出现。然而一直等到天黑日落,除了有零星几队老年人用扩音机播放着录制好的调声边敲鼓边舞动之外,没有我们期待着的场面出现。看来,寻找原汁原味的儋州调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儋州有个调声节 
  
   
  
   在返回海口的路上,儋州长大的黎友合对元宵节在白马井找不到调声也有些不解。他对我们说,很可能是这几年搞了个儋州调声节,调声活动主要放在中秋节了。 
  
   
  
   儋州调声节是从2000年开始搞的,儋州市政府将其作为一项文化盛事,以让人们既可中秋赏月又能欣赏到风情独特的儋州调声。我们在上届儋州调声节上,还算有所收获。 
  
   
  
   白马井藤根村的李达梅,她家几辈人都喜爱唱调声,她说,父母就是通过调声结为夫妻的;自己也是通过调声成婚的,女儿也是通过唱调声谈成的对象。李达梅今年50多岁,17岁时开始唱调声,几十年来与调声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又以调声的形式给村里的青年男女当红娘。 
  
   
  
   白马井福林渔村的麦壮秋告诉我们:男女对歌不能是一个村子的,必须是男的一个村,女的一个村。他说原因不清,但这是规矩。平时赶集,小伙子们就把自己中意的姑娘一件小物品拿走,然后等到中秋月圆时与姑娘对歌,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白马井镇的陈晓全说,调声是用来表达男女青年情感的一种方式,每年正月初一初二,是找女朋友最好的时候,看着自己喜爱的姑娘,第一句开口就唱:我看到你很满意,接着便问长问短。 
  
   
  
   我们问晓全,为啥唱调声时要穿五颜六色的花衣服、戴墨镜?他说,唐装加花补丁衣服是表现姑娘们的爱美之情,也是区别于其它民族风俗的一种特色;墨镜是装饰,表示含蓄,也有遮阳的意思。因为,男女青年面对面表达爱慕之情还是不大好意思,有个墨镜遮挡一下,就比较含蓄一点。其次,男女青年对起歌来不论太阳有多晒也要坚持下去,墨镜能起到遮阳的作用。 
  
   
  
   寻找心中的儋州调声 
  
   
  
   儋州调声是儋州北部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等地民间流传最广泛的一种歌唱形式,其节奏明朗欢快,旋律优美动听,演唱时载歌载舞,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属我国稀有歌种。 
  
   
  
   我们曾遇到一位儋州自来水公司的职工,他非常喜爱儋州调声。他说,过去工作队下乡,如果说时间紧又没有广播的话,就请一位会唱山歌的人,把要讲的事情唱出来,到时所要找的人或要通知的对象都会按时间、地点汇集到所要求到的地方。这说明儋州调声早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很多人都在寻找调声,并通过调声寻找所要寻找的东西,当地人在寻找,外来人也在寻找;年轻人在寻找,老年人也在寻找;普通人在寻找,专家学者也在寻找。虽然人们寻找的都是儋州调声,但在不同人心中的定位还是不大相同的。不过只要人们在寻找,那么它一定有生存发展的理由。儋州调声是一枝不可多得的南国奇葩,它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它会在人们形形色色的寻找之中焕发青春,开放得更加鲜艳。 
  
   
  
   儋州自古称歌海 
  
   
  
   儋州位于海南岛西北部,人口八十多万,方言最为繁多丰富,有儋州话、迈话、军话、客家话、 家话、广州话、潮州话、信宜话、高州话、副马话、黎话、哥隆话、苗话等等十多种。民歌是用方言演唱的,繁多的方言催生了丰富的歌腔土调。 
  
   
  
   调声叙事又抒情 
  
   
  
   儋州的民歌异常丰富,内容极为广博。历史人文、风光景色、劳动生产、时政世态、社会斗争、婚恋情思、伦理道德、生活情趣、祭祀敬神、神话传说等等各个领域,无不涉足,可说是无事不歌、无处不歌,无时不歌。山歌成为人民群众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正如一首山歌所唱的“千人歌唱万人和,人人歌曲满心窝,歌儿为何这么多,我们的生活就是歌”。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民间歌手创作出了许多叙事歌,如《狄青征战》、《梁祝后传》、《孝顺歌》、《夫妻伦理歌》、《东坡贬到儋州地》等等,叙事又抒情,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欣赏价值。 
  
   
  
   儋州民歌运用了赋、比、兴,状物、拟人、夸张、谐音、明喻、暗喻等诸多的艺术表现手法,民歌在创作、流传、再创作的过程中,是经过不知多少人千锤百炼而成的艺术精品,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民歌的精品在儋州可说是举不胜举,随手可得。他们往往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经过巧妙的夸张拟化,或虚实想象,或幽默谐音,或以微见大,揭示其丰富内蕴和人们真切的情感。如民歌《哥画春图妹添彩》就是摄取一个劳动场面,赋予人们的主观想象,表达人们艰苦劳动中的乐观精神:“哥挥银锄引水来,侬在田里把秧栽,银锄当笔田当纸,哥画春图侬添彩”。歌中有引水栽秧场面的真实描绘,又有劳动者浪漫主义的幻想色彩。现实与想象巧妙地结合,构成一幅形象而生动的劳动生活画卷,细腻地表达了劳动者的喜悦心情。短短的四句民歌却含着如此厚重的内蕴。 
  
   
  
   方言土调生珠玉 
  
   
  
   儋州民歌的体裁种类和曲调繁多,除了全国普遍共有的山歌、小调、叙事歌、儿歌之外,最具有独特风格的是调声。 
  
   
  
   调声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创造,它是在山歌的基础上形成的。相传一百多年前,在儋州西南沿海地区珠碧江下游一带,人们凡从事耕作和制盐,都要用水车引水灌田。为了活跃情绪,舒心解闷,人们在田野上便一边踩着水车,一边唱着山歌,借以消除疲劳,但山歌的节奏和旋律都是比较自由的,难以和踩水车的脚步相结合,于是,人们便突破山歌的束缚,采取节拍分明的劳动节奏。配合车水动作,后来被广泛应用,特别是适合于男女青年边唱边舞的集体活动形式。参加调声活动往往是男女分组对唱,每组都由一个善唱的人领唱,领唱者先起唱一小节或一句,然后大家加入齐唱,唱时随着歌曲的情绪和节奏轻轻摆动双手,摇晃身躯,富有舞蹈性,甚为优美。调声由于集群众性、艺术性、竞技性于一身,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最近我们到儋州采录民歌,发现自古以来的“歌海”又涌现“新潮”,群众性的赛歌活动方兴未艾,为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增辉添彩。(夏萍 胡亚玲 符策超)
  
  • 蜘蛛顾问
  • 发表于:2010/5/3 15:05:06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奶奶那一辈,年轻的小伙姑娘只要在路上或地里碰到就拉起来调,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年轻人喜欢这个了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