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原创]儋州墟镇之五新英

  • t
楼主回复
  • 阅读:6044
  • 回复:23
  • 发表于:2010/4/30 22:32:14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儋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十个人眼里就有十个新英。在我眼里,画新英,宜用素描,而且要用粗黑的炭笔,不着彩色,以黑白对比摹之,可信手勾勒,但重点处要以笔尖细描,方能作出它的味道来。
       未到过新英,就听过见过新英人。“新英哥,瘪煎堆(不争气、没胆量之意)”,“新英婶的抽绔袋”,“王五墟人钩竹笋,新英小侬钓斑鱼”,许多关于新英人的描述大都含贬义。小时候我那小村自诩为“墟”,村里有水产站供销社等,借着有一湾小港口,便有许多渔船停靠,我也就有见识新英哥的机会。港小水浅,大船不能靠岸,就锚在五六百米远,一只舢舨摇过来,一下忽悠悠地荡上波峰,象风卷起的羽毛,一下又滑溜溜地跌入浪谷,倏地就不见了。虽与岸边已如此的靠近,但还是让我明白了一“叶”扁舟的形容是怎样的逼真。试想如果在远海,在四下张望天蓝蓝海蓝蓝天海共藏一色蓝之间,划着这样的一“叶”舢舨,得怎样的一个胆量?!
      “新英哥,瘪煎堆”?非也!他们下得船来,个头不大,嗓门不小,黑得油亮,双眼兔红,手掌较大,脚趾叉开,那模样就告诉你亚热带烈日的热度北部湾海水的咸度升帆拉网所需要的力度,看不出半点的懦弱样来。
      新英出了名的是女人。小时候见到的新英女人,真的个个都系着个抽绔袋。桐油帽檐宽平肩,大襟衫斜扣布纽,宽筒裤裤脚尺余,几乎每人都“三大件”:箩筐、杆称、抽绔袋。“抽绔袋”其实就一掌宽的布袋,用一长长的布绳绾了系在腰间。她们是挑着鱼货到村里做买卖的,可以现金交易,也可以货换货,换些地瓜谷子甚至是破烂的胶鞋。别看不曾进过学堂,口算比村里的数学老师还溜,而且是便宜占定,七角一斤三斤三七二十二收你二元一。先在算数里赚你一把,再把那把星称耍得翻过来是小刻度转过去是大刻度,卖鱼时在手指离开称砣之前巧妙地把称杆尾往上一带,称盘里的鱼便多出了那么一两二两,至于收谷子,那是要换另外的称砣的,这又赚你一回,两个称砣一模一样,凭你苦思冥想半个月,也弄不明白在家里秤过的谷子为什么一转手就少了十来斤。
      这是多年前刻在我脑里的新英人的肖像,特征突出,易于勾勒。而新英的风景画,便要突出那竖着许多骑牌楼的主街和如同鸡肠似的小巷了,新英渔港虽名声在外,但渔船长年在外,那港湾大多时候空空荡荡,只有过年了才有那海上城市的情景。那时,每艘船上都升起丈八的红绫,迎风猎猎作响,尉为壮观,只是不熟悉新英的人就不曾见到了。
      骑牌楼老矣,老得几乎都不能住人了,墙面爬满青苔,不少窗户都用红砖封住了,用红黑两色的强烈对比,诉说岁月的沧桑。骑牌楼是泊来品,新英人也是。新英东邻新州西望洋浦北凭春江南倚北门江,踞儋州两大河流入海口之三角洲,港湾开阔且有洋浦鼻如堤,即使海上狂风肆虐港湾里也只是波澜漪漪。于是,新英人的祖先们颠波到此落地生根,千年之后繁衍成墟镇。他们闯海搏浪,亦有海湾彼岸渔人驾舟而至,来来往往间所生就了这样的建筑,框架带着洋味,细节却蕴个性,气派而又精美,幢幢皆有匠心创意。那样的一排楼,风雨天不须带伞从廊下穿过也雨不沾衣,不由人不佩服它的别有情怀。可叹的是如今的骑楼已经破败,廊楣镶着的吴氏牌楼或紫气东来等额匾也已残缺不全,更让人心中五味杂陈的是,阔起来的新英人竟拆了骑楼建火柴盒方楼,把一条街整得土不土洋不洋古不古今不今,给人残破不堪的观感,除了平添了人们时境变迁的伤怀,一种沉重的心痛直压心头。一街的牌楼,那是怎样的风景呵?!
      小巷也别有风情。新英是海南人口最密集的墟镇了。因为从业的缘故,大部分的新英人固执地濒海而居,加上东面是他人的田园了,他们便只能越来越紧的挤成一团。这十多年来,政府几次填海扩容,有钱的追逐着海岸搬了又搬,缺钱的便惆怅地由着那涛声渐渐远去。新坊马墩东方头周庙巷,我在那青石板巷道中左拐右弯,巷是抬着只见一线天迎面来人要侧身让的窄。进得那屋里,三代同堂兄弟合居,有的人家已婚的兄弟你床尾挨我床头,便在中间拉一布帘作遮挡,妯娌间的呼吸都能听到,“办事”或只能掩耳捂嘴了,现在虽有不少新楼崛起,但逼逼仄仄地在方寸之地耸起五六层的高度,乍一看有如森林防火的了望哨。
       新英也应该还是个画风俗画的好地方。地理的客观,让新英人真的就只能是干捕鱼和卖鱼这两个行当了,不是迈出门槛便有海浪扑堤溅湿衣裤,便是探头后窗邻村农人挥动的锄镐从鼻尖掠过。独特的环境,造就了新英独特的习俗和新英人独特的个性。譬如,宁可兄弟反目,休想占我半寸宅基;譬如,婚喜可以发喜糖赠茶叶,但丧事必得至少闹个七天甚至于“二七”“三七”。如果画的是风俗,画这新英的出殡很好下笔。儿孙们披麻戴孝还不够,女婿的也得杀猪宰羊举幡,原本狭窄的街巷便人头幢幢,旌幡摇曳,三姑六婶亲朋好友挤得一车一车的。所以,只要把幡旗的悲怆和拥挤的热闹渲染得足够的矛盾,那便是新英的特色了。
       必须得用工笔细描的,是新英人的生活状态。有人说,新英的文化是称杆文化,用现在时兴的话讲算是“商品文化”,嘲笑新英人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德性。有人说,新英人甜嘴,有事相求大叔大哥腻得很,可没事时从他家门过也不会叫你进门喝杯水。还有人说,新英人孬口,见风说风见雨说雨,从不知道睁只眼闭只眼把马说成是鹿。说“新英哥,瘪煎堆”,是因为新英男人轻易不与人动拳头,你一攥紧拳头他马上就退避三舍了。我曾经也有同感,后来我还是消除了这想法。几年前的一个黎明,我因执行任务进了一户新英人家。那时天还漆黑,连鸡都没起床,可新英女已经准备去码头买鱼了。这时候出门,要走三村下五寨直到太阳下山才回来。我撩开鱼筐上的篾盖,里头放着个饭盒子——这饭盒子在新英有个特别的称谓,就称“五更鸡”,不知是不是因为五更鸡叫便要装饭出门而得名。我在打开“五更鸡”后,心里被深深地震撼了:里边是一满满的一盒地瓜粥,只有两三小片的酸黄瓜和一尾散发着霉味的小咸鱼!这是一户有着四层楼的人家,屋里虽说不上堂皇富丽,但也还算气派,可女主人一天的饭菜就这么丁点的酸瓜咸鱼!我诧异地看着那女人,她不解地看着我诧异的表情,她让我想起母亲把仅有的一块肉片夹到我碗里时说她不爱吃油腻的情景。
       新英人就这样自个“虐待”自个,“虐待”出一幢幢新楼,“虐待”出儿女们挤进重点学校时要补交的八千一万的择校费来。自己都不曾过过阔生活,谁还能要求他们不凡事惦量惦量支出与回报?
       画新英宜用素描,但细细勾画的这一块,得用心,用力地控制那澎湃而上的感情,否则,那笔尖将会在手指的颤抖中折断!



  
  • changr
  • 发表于:2010/4/30 22:50:20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新英
  
  • 渔人
  • 发表于:2010/5/1 9:43:17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非常美,新英炒粉已成名牌。

  
  • 发表于:2010/7/24 21:55:49
  • 来自:海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作者笔下的新英非常有诗意。

  
  • 长坡衰哥
  • 发表于:2010/12/24 14:38:14
  • 来自:海南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新英?无感。
  • huijojo
  • 发表于:2011/10/6 9:08:16
  • 来自:海南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匿名游客 发表于 2011-10-6 8:48:41 :
引用:原文由 匿名游客 发表于 2011-10-5 23:00:29 :
 
新英 妇女是 天底下最伟大的妇女了 顾家勤劳和没有依赖男人的心 
不像外面那些骚货 就想躺下换幸福 多老的都OK 要是全中国的妇女
都能像新英妇女一样的美德  那中国的文明古国之称 那就真是货真价实了 
 
                                                 世禄巷 万广才


这个朋友太偏激了吧??
太过分了吧
  • 剑萧
  • 发表于:2011/10/12 21:47:15
  • 来自:海南
  1. 2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新英因你而更精彩!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我是西凉剑客,你是哪路诗人?
  • 剑萧
  • 发表于:2011/10/13 9:36:45
  • 来自:海南
  1. 2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欢迎继续赐稿!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我是西凉剑客,你是哪路诗人?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