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儋州墟镇之二中和

  • t
楼主回复
  • 阅读:2702
  • 回复:5
  • 发表于:2010/4/30 22:28:44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儋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对中和,多年来都在仰望,这两年却更多是在俯视。仰俯之间,不关乎褒贬,只是在尊敬中夹杂了些探究。曾几何时,中和是本厚厚的书,一看目录,便吓得立马合上扉页,捧之于书阁中,常常远观,却不曾敢再翻。
    中和的古城门很威严地增添着我对中和的敬意。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实实在在的古城门,初中时代的我,骑着辆破单车来到这,“北门”两个字虽已模糊,但遒劲的笔锋依然穿透了我年少的心。那一方方土砖垒成了让我不知所措的庄严,斑斑驳驳镶嵌着岁月的锈迹,而砖缝中探出的一绺绺蓑草,不知是否先人们探望的眼光。我拨开枯黄的茅草,爬到城墙之上,北门江如一带绿绸绕城而过,刚刚开通的大桥脚手架的木桩依然竖在河道中,坦露的河滩,金灿灿地耀眼,而我站在城门的一篷榕荫下,那榕树,是从城墙中长出来的,竟长得葳葳蕤蕤,绿叶婆娑,俯看那根系,都扎在城墙里头,仿佛一只大手直往墙里掏、往地里掏,那虬龙般的根就象手背上的筋络,我根本就无法想象出这巨掌的力量。
    我伫立在中和的冼太夫人庙前,几个中和人在里边拜祭着,烟火缭绕,祷告喃喃。本来写中和,通常是要大书特书东坡书院的,书院里红墙碧瓦,亭台楼阁,飞檐赭柱,很轻易就能够牵动人的目光,而且坡翁谪居荒蛮敷扬文教的功德和披笠拖屐与民同饮的亲和也让我无限的崇仰,但是,我思考儋州的时候常常想到东坡,而想起中和的时候,脑里浮上的更多的是洗夫人庙里的香火祷词。我的思想之中,书院更多与儋州、甚至与海南融合着,东坡之与中和是一尊敬仰的圣像,而夫人之与中和却如一位慈爱的圣母。我站在院井里头顾盼,这里也是碧瓦飞檐,修葺得整洁干净,但气派还是远不能与书院相比,而且有仿古的生硬,但是,每逢阴历初一十五,总有中和人掮牲物捧香火伏地参拜,把他们自己的祈愿向心中的圣母倾诉。
    他们的谟拜,也加深了我的敬仰。敬仰是一种很沉重的感受。少时去中和,本是很欢欣快乐的,但中和还是给我笼上了乌云般的沉郁。中和算是儋州的一个重镇,这不只是因为东坡,不只是因为它是曾经的古州郡,现在中和的集市也是儋州最热闹的集市之一。一条长街划分东西,多条小巷依次衍展横开,沿街是新建的楼房,仿照时尚却还透着土气,倒是横衍的小巷,灰黑的瓦灰黑的墙灰黑的门灰黑的开得很大的窗,不遮不掩那古老的风貌。我和同学到中和,他们都留连于街上的热闹,那街上是人头攒动,拖拉机小柳州三轮摩托要从街这头挤到街那头,非得半个小时的挣扎。我看着那小巷觉得新奇,便闪了进去。那青石板的小巷,已经给岁月消磨得起起伏伏,让人有时光如流的感觉,只是不知何时凝固了,凝固的还有那老屋已经模糊的描红涂紫,落寞地向我诉说往昔的风光。我徜徉在小巷里,这里的孤寂与大街的喧闹,恍若隔世,加之那城门那老庙,让我感受着一种凛然压迫。我不禁想:昨日的风光表明,你并不嫌弃今日的繁华,难道是今日的繁华遗弃你?还是这青石板太过沉重,迟滞了你追赶的脚步,以至你无奈地守着这份孤独和冷清?
    我走过的多个古镇,都有着前朝遗少般的气质,连镇里的人也一样。中和人操的是军话,儋州里讲这种话的人不少,中和人和讲儋州话的人不同,与其它讲军话的人也不一样。他们有着古镇人特有的气质,打着中和人特有的烙印:朴实中有着内敛的聪慧,热情中守着一定的分寸,木讷中蕴着敏感的内心。他们几乎都不张扬,甚至于言语也以短句为多,不待你凝神倾听便已嘎然而止。他们聪慧而专注,修炼出温和谦恭文质儒雅的印象。如果“文人”还是过去的那个含义,“中和文人半儋州”,这话一点也不过分,院校的教授、文坛的好手、政府的文书,都有中和人在舞文弄墨,无论老中青少,总会有几个在儋州乃至于海南闯出些名气来。在中和镇上,荷担浆壶者也好咬文嚼字,在古树荫底在小巷角边在老屋檐下,常见有三五老人摇扇围座吟诗作对,摇头晃脑平平仄仄间一片融洽和谐的样子。
    所以,在儋州,但凡读书人,对中和、对中和人都有几分的尊重,虽然他们与人交往太讲分寸,以致外人嫌弃他们的呆憨。
    然而,不知什么时候,我有了窥探中和的冒犯。小时候就听说了中和地区灵春群死群伤的斗殴,及至前两年水井、萍塘大年夜的血案,让我听到了“中和乃儋州之‘中东’”的贬词,而我还想那是周边村庄的事,还不能让我有俯视中和的想法,不想最近闹出个三次围攻派出所的事件,并被网上炒作得铺天盖地,我就不得不留了个神。我想知道,那半垣城墙、那一爿老庙、那一方书院的背后,有着什么我不曾看到的祟物。
    于是,我听说了,中和是儋州最“团结”的墟镇。“团结”在儋州,是一个让人觉得恐慌的词儿,因为有那一姓一族一村的“团结”,才有了中和、及至儋州的许多不安定。中和墟上的“团结”,让它有了可以迅速纠结起来的强大破坏力,大家可以在平时为三分宅基地争得个挥刀舞棍,可一旦与外人冲突,立马莫明地形成一股合力,仿佛刺猬般地张开浑身的尖刺。
    “中和”之名不知何人所定,透着浓重的中庸之气,这也是我多年前品味之处。而我不得不相信的是,这个有着深深的和合气息的小墟镇,有我不曾读懂的深沉。想当年东坡丧家般地来到中和,是这里的人们与他结茅筑灶,半壶薯酒让那失意而苍白的瘦脸泛起小儿般的酡红,中和人当是热情而忠厚的,怎么儒雅的背后还会有这样的暴戾?如果再大而观之,听到的儋州不安定的大事,十有三四与中和有关,不是墟镇里的,便是各村的。是周边的环境逼迫而造成这性格,还是千年古郡的优越感容不得冒犯,或者是正统文化(许多人都说中和是受中原文化濡染最深的地方)与周边蛮夷不化矛盾的残留?史上中和曾与周边发生过重大冲突,惨遭屠城般的洗劫,是否这一遭遇烙进中和人的脑里,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条件反射?而这起载入史册的事件,其起因呢?真的是文化观念之矛盾?
    我在努力地想把中和象人体解剖图的经络一样地俯视着,但终也不能得一定论。我还在和许多我所尊敬的中和的前辈的同龄交往着,我还会很认真而真诚的阅读中和,但我不企望能把它读懂,或者谁都无法给出答案,我只是在阅读中收获些新的感受罢了。
  
  • 渔人
  • 发表于:2010/5/1 10:09:19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多地方都没去过

  
  • 康庄大道
  • 发表于:2010/5/1 10:59:07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有点意思!
  
  • 小舟过海
  • 发表于:2010/5/1 11:31:55
  • 来自:海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中和古城要好好保护!
  
  • 蜘蛛顾问
  • 发表于:2010/5/2 16:00:07
  • 来自:海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有图片就好了,直观嘛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