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转贴]部门推诿 儋州30余拆迁户村民归家梦难圆[图]

  • 吴工
楼主回复
  • 阅读:1662
  • 回复:4
  • 发表于:2010/4/1 9:16:41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儋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部门推诿儋州三十余拆迁户村民归家梦难圆  南海网记者赵仕芳文/图

  村民们在期待,他们的归家梦到底何时才能圆呀?(南海网记者赵仕芳摄)
  核心提示:位于海南中西部地区的儋州市,曾出现过一桩政府征用农村近千亩土地开发,还搏得了“零纠纷”、“零上访”、“零抢建违建”的上好开端。目前,通情达理的30余户拆迁户手捧一纸过期百日之久的政府相关部门的“承诺书”辗转在曾经的家园。面对南海网记者,生活窘迫的村民说得最多的是,真是想不到政府部门也会给百姓打白条。
 近日南海网记者不断接到村民投诉电话,称2009年3月儋州市政府因城市建设需要,征用儋州市海昌路、国盛路北侧996.714亩土地用于建设市干部职工住宅小区(即儋州市城北新区“一号工程”),并由儋州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现合并更名为儋州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与村民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承诺九个月过度安置期,除给予相关安置补偿金,还以房产调换补偿方式给予拆迁户安置住房,但如今距离协议安置期限已经过去近3个多月,相关补偿承诺却未曾兑现,让三十余户村民陷入无家可归、无钱租房的窘境。

  村民们说起吕永桂88岁的老父亲都无不动容,他们说老人家常常一个人撑着伞走在这条他熟悉又陌生的小道上,他告诉别人说他真怕自己等不到住进新房的那一天了。(南海网记者赵仕芳摄)
  现场:杂草丛生曾经村庄变荒地家园变废墟!   3月31日上午,南海网记者驱车来到了儋州市海昌路、国盛路北侧征用地现场,见到大片空地杂草丛生,随处可见房屋建筑残留的砖头瓦砾,曾经的小河变成了排污沟,曾经的农田、果园和胶园也早已荒废,只有几间工棚散落其中,显得很是寂寥。
记者在空地一处发现一处村民住宅,两间用水泥砖搭建起来的简易住房住着一家近十口人。房子的户主是今年已60岁的前进农场新建队职工吕永桂,眼见被夷为平地的家园他悲从中来,他说自己父母从60年代就从广西来到这里生活,如今两位老人也都80多岁了,家里六兄妹都在这片土地生活,一家人勤勤恳恳,打工种地过着平静和谐的生活。2009年初两个儿媳妇更相继传来怀孕喜讯,本以为可享受四代同堂的美满生活,怎料2009年3月政府征地要求拆迁。

  “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了!”——村民吕永桂一家说起曾经的家园心中满是怀念和心酸。他们怎么也没想明白怎么本该尽享四世同堂之美的一家人,为何会落到现如今无家可归,一无所有的地步!(南海网记者赵仕芳摄)
  当时政府是承诺给予租房补偿和同等面积的公寓房产调换补偿,大家也都签订协议配合的搬家租房,辛苦建设的家园在不到一个月时间便被夷为平地,由于家中两个老人年事已高,两个媳妇又都怀孕,这在儋州本地属于犯忌,所以没人愿意租房给他们住,原本以为坚持一下便可在2009年底住进政府承诺的公寓安置房,但承诺期限一天天过去,后续租房补助和安置房遥遥无期,村民们多次找相关部门协商解决,但都遭遇相互推诿,实在没办法的他们只能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在原来家园的瓦砾中辟出一块地建了两厢砖房暂住。
“原来我家有260平方,这里是围墙,这里是铁大门,还有好大一个院子……现在都没有了!父母80多岁了,身体都不大好,三个孙子最大的才2岁多,另外两个才几个月大,儿子、媳妇没办法都出去打工了……老爸有天偷偷跟人说,他真怕他自己等不到住进新房的那天了,我们都不明白,一家老小四世同堂本该是多好的事呀,怎么就落了个无家可归的地步呢?”说起曾经的家园和未来的归家梦,吕永桂一家满是怀念和心酸。
村民:政府承诺看似很美怎奈只是“空文”? 

  树贞嫂拿着一叠政府协议和公文,怎么也想不明白,当初坚信的“美好协议”,怎么就变成了“一纸空文”?(南海网记者赵仕芳摄)
  据村民们介绍,2009年3月儋州市政府因城市建设需要,征用海昌路、国盛路北侧996.714亩土地用于建设儋州市干部职工住宅小区,该征地共涉及到前进农场、果园队、新建队、那恁村委会、茶山大队等多个单位和村委会。当时儋州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现合并更名为儋州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和那大镇相关领导曾分别前往村户家中做拆迁思想工作,并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儋州市干部职工住宅小区建设项目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确实十分细致和合理,但令村民没想到是方案看似很美却只是“一纸空文”,除去一次性给予的过渡安置补助和奖励外,政府承诺年底交付的安置住房不见踪影,年底协议期限过后的过渡安置补助也无人续发。
当初儋州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现合并更名为儋州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与村民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承诺以货币化及产权调换两种安置方式对拆迁户给予补偿资助。其中三十余户职工村民选择了房产调换补偿方式。按照该补偿方式协议,由拆迁人在选定的地址统一建设安置房,政府以“一户一套”、“面积对应”的原则进行安置,具体为每人30平方米,1—3人为基本户型,分别提供90、120、150平方米三种户型选择,除自主选择大小户型的情况外,拆迁户超出或不足规定安置面积的房型按“多退少补”原则给予相关差价结算。

  村民们拉着记者到了他们曾辛勤耕种的田地,他们说:“记者,你知道吗?这里原来全是田地呀,翻过远处那片橡胶林,还有我们村民好多好多的田地、果园,我们以前都种水稻、种玉米……现在全都荒了!他们要盖房子,我们没房住,没地种,都不知道要怎么活了……”(南海网记者赵仕芳摄)
此外,协议还提出按照以1—3人户144平方米为基础户型,最高不超过175平方米和每平方220元标准补偿。并在规定的九个月过渡期内,一次性给予每户5000元拆迁过渡安置补助和每人每月100元和20斤大米或等值货币的补助。而在规定期限内搬迁的拆迁人还将获得每户1000元搬家费和5000元奖励,其子女考上市内高中、全日制大专和本科在读生还将享受每学年1500——3000元的相关补助。
部门:相互推诿村民幸福家园梦难圆! 

  儋州市委市政府城北新区“一号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据说常常如此大门紧闭,隔壁办公室监管科的工作人员说,要碰上该办公室工作人员实属运气好。(南海网记者赵仕芳摄)
  根据村民反映的情况,记者与村民一行首先找到了那大镇镇政府的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该镇副镇长李娇证实了村民们的说法,表示村民们所说情况确实存在,但当初村民是与儋州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现合并更名为儋州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签订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作为项目拆迁协助单位的他们也并不清楚后续安置工作情况。早前在协议到期之前,镇政府就多次给市政府相关部门打过报告要求拨付资金给予拆迁户妥善安置,但不知何故一直未能得到批复,建议记者到儋州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采访了解情况。
  于是,记者一行又前往位于儋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的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辗转才找到了该局副局长钟玉光,钟副局长表示,关于儋州市城北新区“一号工程”工作是由原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局长谭浩在全权负责,现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也已合并更名为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自己更是刚调来负责工作所以对此完全不知情,目前该工程有一个专门的负责工作小组,并给予记者相关负责人——儋州市房产管理所全所长的电话。
  记者随即电话联系全所长,全所长在电话中表示村民们反映的情况确实存在,他们也给政府相关部门多次打过报告,但该管理所只是负责协助拆迁工作,后续安置工作按约定应由那大镇镇政府负责完成,并称该项目在市委市政府设有专门办公室,建议记者去那里采访了解情况。
  下午4时20分,记者来到了设立在市委市政府一楼的城北新区“一号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怎料该办公室却是大门紧闭。当记者询问隔壁办公室监管科的工作人员该办公室工作人员去向时,该科室一工作人员笑称,该办公室常年少有人员在此办公,他们也不清楚其职能和工作人员去向,只知道要碰上该办公室工作人员实属运气好。
  解密:项目易主政府拨款何时才能落实? 


  在拆迁后的空地路边前竖起了大大的高级住宅区广告牌,在它的背后,是村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乡村家园。(南海网记者赵仕芳摄)
  几经周折,当事负责单位部门不是以合并更名、领导更换为由表示不清楚状况,就是项目负责部门全部变成了项目协助部门,只负责协助拆迁不负责后续安置,这让记者也不禁犯了迷糊。辗转反复才找到了当初项目负责人原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局长谭浩,从他那里记者才了解到一些相关情况。
  谭浩表示,由于自己目前已不在原岗位负责相关工作,所以并不能给予记者官方解释,但可以把自己负责项目所掌握的情况作一个介绍。他表示,儋州市城北新区“一号工程”的拆迁安置工作是由他原所在单位原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负责,由于他们当初制定的《儋州市干部职工住宅小区建设项目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方案》是真心从村民利益出发,为他们争取到了很多合理权益。所以对于该项目的拆迁工作,村民的配合度之高,在一个月内就完成了全部拆迁工作,令该项目出现了难得的“零纠纷”、“零上访”、“零抢建违建”状况,这也一度令政府相关负责部门特别感动。
现如今,原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合并更名为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他也调离原工作岗位,原项目也不知何故易主海南高速,导致出现原本协议规定的九个月期限到期却无房安置村民的状况。当初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是决定由那大镇镇政府完成这三十余户村民的安置工作,但安置需要资金补助,那大镇镇政府没有这么多资金。为此,那大镇镇政府和他本人也多次向市政府相关部门打报告,并就在年前还以一年为期限,为这三十余户村民打报告申请41万协议后续过渡安置费用,但不知何故一直未见批复。

  邵英嫂现在靠帮人守工地为自己谋得一个住处,她常常回到这里坐着,她说以前自家院子里有一排的菠萝蜜和芒果树,还有猪圈、自家经营的小杂货铺……现如今,住了三十几年的老房子,就只剩下这些残破的石墩了……(南海网记者赵仕芳摄)
  “凭良心讲,村民们的要求其实是合理的,不管是资金困难不到位还是出于别的什么原因,政府都应该尽快做好安置房建设或及时补发相关过渡安置费用工作,否则就太为难老百姓了。”谭浩最后感慨表示。
  那么,三十余户村民何时才能摆脱无家可归、无钱租房的窘境,一圆归家梦,南海网记者将继续关注。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