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儋州轻抚本土童谣!

  • 鱼仔仔
楼主回复
  • 阅读:1955
  • 回复:4
  • 发表于:2009/5/16 18:58:34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儋州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天落水,地落鱼,等爸钓鱼归送薯”,“摇摇橹,网杠杠,得鱼不,不得唉,得头三尺五长鱼,切头切尾来煮粥,爹吃截,母吃截,留截予你吃,你来归见猫偷吃,一棍打猫入伙炉”,“一二一,这家小侬去当兵,花碟花碗他不要,要口竹杯椰子瓢。”还有许多儋州北部地区的本土童谣,我无法记下来。上面的三首是母亲经常经我们唱的,把我们从小孩唱成了大人,现在则对着我的儿子唱,母亲唱得很投入,我儿子也听得很投入,每凡他哭闹的时候,母亲就会给他唱,听了几篇,他也就安然入睡了。我想,我小时候也可能是在母亲唱的本土童谣中安然入睡的,也许不仅仅是我,还有儋州北部地区的大部分人,小时候都生长在本土的童谣里。
  上面三首童谣中,前两首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一首里面说到了“水”、“鱼”、“薯”,下雨在儋州话中叫“落水”,下不下雨,这对农民的生活很重要,而儋州北部地区十年九旱,农作物只有蕃薯生长得最好,一旦遇到天旱,那只有吃蕃薯过日子了。而在吃蕃薯的时候,还需要下料的菜,但天旱,蔬菜自然没有得到好收成,于是,他们只好去海边钓鱼,钓来的鱼,少之就当时放到锅里用水煮,然后当作吃蕃薯的下料,多之则会一半洒上盐巴晒干成咸干鱼,另一半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制成鱼汁,用缸封实,这些都是为日后的生活准备,另一部分就时煮来吃。第二首童谣,也说到了“鱼”,辛辛苦苦到海打鱼,在风口浪尖中拼命,好不容易网来一条长鱼,一家三口分好每人一份,父母吃了用鱼头和鱼尾煮成的粥,留下中间肉最丰富的一份给小孩,不想饿着的猫给偷吃了,小孩怒不可遏,把猫追打得无处可逃,猫只好追进了火炉里面躲藏。两首童谣可以说是儋州北部地区农民生活的再现。小时候,我一家人经常一天三餐都是吃薯巴粥,也有吃整餐的蕃薯的,一家人每人端着一口粗围着桌上的一碟干咸鱼或鱼汁,咽着薯巴粥或是蕃薯。现在城里兴着吃薯巴粥送咸鱼,说时好吃,但过去的儋州北部地区的农民对此很压恶,他们并不想吃但又不得不吃,那种滋味也只有他们才能真正地品尝得到,你要是不相信,你每天就吃这玩意,保证坚持不了一个月就叫苦连天了。
  第三首童谣,那可是过去对儋州北部地区农民子弟的一种高度的褒扬,但也从中揭示出了那种贫穷的状况。小侬去当兵,宁愿放弃美丽好看的杯子和饭碗,仅要竹子锯成的杯子和椰子壳破开两边而成的瓢来装水或盛饭,足见过去儋州北部地区青年人充分发扬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我反过来又想,过去儋州北部地区的人用的碗筷或是其它生活用品大部分就地取材,并不是有钱不买,而是经济生活窘迫,不得不如此,我小时候还见到村里的有些户还在用椰子壳做的碗,用竹子做成的筷子,只是看不见用竹子做成的杯子。用久了,成了习惯,习惯于是成了自然,于是花碟花碗不愿用,就用竹杯椰子瓢。
  儋州北部地区的本土童谣的成生有着很深厚的生活基础,从现实生活中来,又在现实生活中得以生存,一代传一代,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不仅是母亲会唱上面提及的三首,我也会唱,我儿子长大后也会唱。我想,生活在儋州北部地区的大部分人也会唱。因为,我们这些人都是听着这些童谣并学会唱着这些童谣长大的。
  今天的经济生活相对过去已有质的飞跃,也许童谣中点及的好些物品都淡出人们的视线,但童谣里反映出来的一些内在的东西,一些非物质的东西,我们岂能忘得了?
  
  • 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
  • 发表于:2009/5/16 19:41:41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个好!这个好!很不错!本土味道十分的浓郁啊!

  
  • 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
  • 发表于:2009/5/16 19:41:41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个好!这个好!很不错!本土味道十分的浓郁啊!

  
  • 可爱的小常常
  • 发表于:2009/6/22 19:19:02
  • 来自:海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乱啊!!写好点啊!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